“我国每年生物质总量达100亿吨之多,从能量角度来说2吨生物质能折合1吨标准煤,那么100亿吨生物质可折合超50亿吨标准煤,完全可以担当能源重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周建斌告诉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8月19日,福建省首张由国内外认证机构发证、获国际客户采信的碳足迹核查证书在奋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颁发。“该证书首次实现了‘一次核查、两张证书’。国内认证机构方圆集团主导核查,国际权威机构上海天祥进行技术复核,双方结果互认,同时发证,实现了国际与本土认证机构的资源优势互补。”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黄水木表示。
8月15日,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海兵在交流会上发布中国推动绿色转型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提出5周年重要成果。
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回收利用》4项方法学公开征求意见。
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立完善与上海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机衔接、与全国碳市场有效补充、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匹配适应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成规则完善、诚信透明、广泛参与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以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将上海碳市场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碳金融、碳定价和碳创新中心,制定本行动方案。
8月1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碳排放配额担保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为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提供系统化的司法保障。
为深入贯彻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部署,响应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需求,配合我国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的落地实施,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拟在“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 门类下增设“产品碳足迹核查机构认可”分项制度。为保证相应认可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CNAS- CNAS-SVXX:202X《产品碳足迹核查机构认可方案》,现已完成文件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示征求意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本文聚焦零碳园区建设,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探讨石油园区如何推进零碳绿色发展。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年,我国“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实现“双碳”目标并非坦途,仍需跨越重重挑战、攻克诸多难题。如何增强公众低碳意识,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风尚?怎样依靠各类低碳技术与数字技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我国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这些关键议题,人民论坛对杜祥琬院士进行专访。
为进一步提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各地方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我们组织编写形成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修订版)》,现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