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要闻 >  正文

博鳌亚洲论坛探索碳中和破局之道 绿色金融和企业创新成重要抓手

来源:证券日报 时间:2023-03-30 14:17:33

字号

3月29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和破局”分论坛举行,并成为当日最火爆的论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以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等多位与会嘉宾对碳中和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在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对这一目标的支持。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有两类,第一类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的技术项目进行支持,第二类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大棒”,高昂的碳价或者碳税属于“大棒”,人民银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就是激励机制上的“胡萝卜”。


  易纲介绍,人民银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但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承诺对外披露碳排放的贷款余额利率和相应项目所产生的碳减排信息,还要接受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和老百姓的监督。


  易纲表示,这个“胡萝卜”激励机制风险可控,是适中的。


  在碳减排方面,目前全球部分国家倾向于使用价格型工具,采用市场定价的方式进行引导,但一些国家则倾向于使用非价格型工具。


  周小川在论坛上表示,“在推进碳减排的过程中,价格型工具和非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不是完全分开的,在多目标多任务情况下是可以互相协同,共同作用的。”在他看来,使用何种工具是与目标相对应的,在多目标、多任务情况下,碳中和的实现需要寻求目标与工具的协调,虽然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冲突,但是一定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碳中和需要协调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冲突,同时也需要寻找到最有效的政策组合来推动落地。


  谈及金融如何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提供支持,周小川认为,未来碳市场以及所涉及到的衍生品产品的发展和监管,是金融业非常擅长的领域。金融业应该帮助把碳市场建设好、运行好,同时使得多个目标和多种工具之间实现最优协调。


  赵辰昕指出,国际国内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在不断地提醒大家,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双碳”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付出更多艰苦的努力。


  他进一步表示,要重点抓住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现在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已经超过12亿千瓦。我国风电、光伏、生物制发电、在建的核电规模都是全球第一。三是不断夯实能源安全基础,我国经过探索、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先立后破,要在安全替代的情况下实现能源的转型,包括要建新型的电力系统等,这方面工作不断有新的进步。


  赵辰昕还认为,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进双碳工作,科技创新是关键的支撑,广大企业是创新发挥作用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我们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研发与商业应用有机衔接,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大政府主导的科研资金对企业支持力度,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助力企业培育产业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


  赵辰昕强调,要强化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不断使出政策组合拳,让政策更加适用、更加有针对性。碳中和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发挥作用,形成最大的合力。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