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旅游要闻 >  正文

走进考古遗址公园 开启发现中国之旅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时间:2024-04-23 18:00:25

字号

春日里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风光旖旎,生机勃发,众多游人在此探寻“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4月18日,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在此举行,有关各方围绕“《威尼斯宪章》60年与时代挑战”这一主题,就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开展探讨。


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成为公众触摸中华历史、赓续中华文明、开展文旅活动的重要目的地。


考古公园热起来


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5家,其中5A级、4A级旅游景区29家,2023年接待游客总量超6700万人次。


如今,走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穿行于遗址之间,追寻古人的足迹,流连于文物之间,聆听历史的回音,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选择。


就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教育员陈蕾和同事们身着汉服,与46名高中学生一同来到博物院东大门,开启“行走的课堂”研学活动。


“‘行走的课堂’旨在以实地参观辅助专业讲解的方式,向青少年群体讲述西汉帝陵考古发掘过程、遗址保护技术、遗址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做法。”陈蕾介绍,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博物院将室内研学活动调整为实地探访,希望能更好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让文物“活”起来。


近年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日渐成为研学活动的热门目的地。2023年,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组织举办或参与社会活动3667项,同比增长280%。研学、展览、专题讲座和论坛等活动明显增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教育功能日益突出,考古主题活动成为主流。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形成‘1+3’立体展示体系,目前开放的区域有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自2019年申遗成功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公园结合良渚文化大走廊相关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文旅活动,公众游览热情持续高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教授张朝枝认为,“文博热”的持续升温,既是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体现,也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更是在全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人们对文化身份追寻的一种响应。


保护利用有成效


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坚持“一园一策”基本原则,推动文物保护、运营管理、宣传服务等方面工作有序实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示范作用日趋显著。


“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考古专家曾如此形容良渚古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东亚和中国5000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如今,良渚古城遗址通过文物展示、体验活动等,让公众可沉浸式感悟良渚文明的辉煌。


“良渚古城遗址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展陈和旅游配套设施,努力打造‘走入式、沉浸式、体验式’的美丽公园。”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当前,遗址区正大力发展彰显遗址特征、文化元素的业态。恢复古城内5000多亩农田水稻等作物种植,引进观光农业等,推动产业发展与遗产景观交相辉映。


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起,而殷墟则揭示了早期文字的奥秘。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并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都城所在地,是甲骨文的发祥地。


“当前,殷墟正在开展‘两整治两提升’工程,方便公众认识和体验集甲骨文、宫殿建筑、青铜冶炼、军事祭祀等于一体的商代文明。”殷墟管委会文化产业局副局长程芳介绍,管委会经过调研走访、整合辖区5处研学资源,打造了“行研学之旅 寻殷商之脉”系列研学品牌。


西安北郊,渭河之畔,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的土地上,坐落着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王陵园——汉景帝阳陵。经过30多年考古发掘,汉阳陵先后出土文物约10万件,再现了汉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精神状态。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坚持以自身资源与保护展示为基础,在汉文化主题下积极拓展研学体验项目,设计开发了衣礼中华、汉茶汉餐等研学项目。”陈蕾介绍,博物院还开发了“姗姗有礼”系列文创产品20余款。


文旅融合促发展


当前,各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文化遗产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绽放新时代的光彩。


清明假期,良渚古城遗址和殷墟的游客接待量均达到预约上限。良渚色丝巾、玉鸟刺绣发夹等体现良渚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受到青睐。在殷墟博物馆新馆车马遗迹专题展厅,“车辚辚马萧萧”的壮阔景象让观众叹为观止。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持续推进考古研究、遗产保护、科普研学、文旅融合等工作,完善‘一院三园’体系的综合设施,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游览体验、展示考古研究新成果,进一步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殷墟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杨利英说,下一步,管委会将高质量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多维度传播殷墟遗址价值,深层次推进殷墟片区文旅融合发展,让殷墟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国家文物局将启动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就更好发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业界专家也提出了意见建议。


“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单位除了要补齐接待能力短板外,还应平衡好公益性定位与商业化服务的关系。让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关键是要从公众生活需求出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相关产品服务。”张朝枝认为,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单位应在引导公众走进文博场馆感悟历史文化等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应持续激发大众兴趣,运用多种方式让群众了解遗址公园背后的故事;普及考古遗址内涵以及其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王巍表示,考古遗址公园可以向“公园+”方向发展,与周围的特色小镇、旅游景点等结合起来,由点到线,吸引更多游客。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