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 山东省济宁市筑梦“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到“孔孟之乡”,沉浸式体验国潮儒韵
图①:尼山圣境夜景。
图②: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图③: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现场。
图④:孔子博物馆。
图⑤:微山湖。
图⑥:孔府菜体验活动。
图⑦:京杭大运河济宁段。
本版照片均为杨国庆摄
9月27日,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山东济宁曲阜举行。
是夜,曲阜尼山圣境文化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灯光渐次亮起,在数台大型射灯的映衬下,72米高的孔子塑像成为尼山夜空中的“坐标”。景区内,“金声玉振”大型实景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回响千年的悠悠雅乐与绚丽多彩的全息影像等现代舞台技术有机融合,为海内外观众呈现出一场身临其境般的文化溯源之旅。
济宁,因儒学而名扬天下,因运河而通达四方。始祖文化、红色文化、儒家文化等文化资源多姿多彩,峄山、微山湖、水泊梁山等特色资源交相辉映。作为“双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这座浸润着孔孟儒风、运河气韵的文化古都,正全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筑梦“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培育文旅新动能,开启深度文化溯源之旅
金秋时节的曲阜,惠风和畅、古韵悠长。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历经风霜的明故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早已在孔庙万仞宫墙前翘首以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随着浑厚的迎宾语响起,明故城开城仪式启幕,开启了这座千年古城全天的文旅盛宴。
在孔府孔庙,手抚千年古柏,耳畔雅乐悠悠,眼前是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与历代先贤大儒的碑刻墨宝,游客真切感受到来自血脉深处的文化共振。
在尼山圣境,大学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空间建筑造型艺术有机结合。游客转过七十二贤雕塑长廊,沿“高山仰止”拾级而上,可以感悟“天圆地方”的古老哲学。东阳木雕、大漆工艺等传统技艺构建出鲜明的视觉意象,手写《论语》、汉服打卡、实景演出的交互式体验,让“老文化”有“新表达”。
暮色四合,携一盏古灯漫游流光巷道,聆听烟火瀑布与现代光影碰撞的千年回响,在光影交错中抚触历史的余温。今年5月开园的鲁源村景区,重点打造“夜游”场景,主打产品“鲁源奇妙夜”综合运用激光全息投影、动态雾森调控、3D Mapping等视觉技术,在数字光影的交织中呈现“礼入鲁源、昌平水境、遗址田园”三重意境。凭借数字光影秀、解谜式研学、沉浸式游园、实景演出等新文旅元素,引领游客从“看景”到“入景”,深度体悟孔孟大地的儒风雅韵,开启一场礼乐文明与现代美学的时空对话。
国内首个儒家文化主题实景演艺“乐学萌春”,借助全息纱幕使春秋学堂在星空下“复活”,在沿着潺潺水系分布的372间主题客栈里,游客得以“枕尼山月色,梦回圣贤之乡”……
如今的“东方圣城”曲阜,带给游客的不再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走马观花式旅游,而是“日游三孔、夜赏尼山、趣玩古街、纵享山水”的深度文化溯源之旅。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在保护好“老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基础上,打造了文化地标“新三孔”(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形成全域覆盖、形式多元、昼夜结合的文旅新场景。
数据显示,曲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由0.9天延长到1.5天,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感受国潮儒韵,将曲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体验目的地。
“近年来,曲阜市锚定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目标,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跨越式发展。在深耕三孔传统景区的同时,我们积极培育文旅新动能,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鲁源村、蓼河古街、亦乐田园、希晓古今教育博物馆等一批高品质项目相继落地,研学旅游、夜间经济、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构建起‘古今交融、多极联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曲阜市副市长储艳丽表示,今年以来,曲阜市各项文旅指标屡创历史新高,“夜游”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
深挖运河文化底蕴,京杭大运河变为文旅产业廊道
济宁因运河而兴。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漕运”繁华600余年,元明清三朝均将管理运河的最高行政机构“河道总督衙门”设在济宁。被称为“十五世纪水利工程奇迹”的南旺分水枢纽,通过巧妙的“鱼嘴”分水系统,引汶水入运河,解决了运河北段水量不足的难题。
作为“流动的文化”,京杭大运河不仅是经济动脉,还是文化根脉。在新时代,古老运河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济宁依托运河文化深厚底蕴,打造运河文旅IP,将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河记忆”文化街区、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北湖度假区、微山湖旅游区等运河文旅资源连点成线,整合成兼具航运物流、生态涵养、文旅富民等多重功能的文旅产业廊道。
在济宁“运河记忆”文化街区,一碗糁汤的香气唤醒晨曦,这道由运河孕育的美味,温暖着市民游客的味蕾;古运河边的凉亭下、绿地旁,南腔北调的戏曲声“咿呀”回荡,述说着千百年的悠悠故事;夜晚泛舟古运河之上,桨声灯影中的烟火气令人沉醉;途经东大寺桥、清平桥、玉带桥、南门桥、玉堂酱园等,耳畔是李太白的诗词,脚下是老运河的古迹,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时……
为了让古运河“活起来”,“运河记忆”通过整合东大寺竹竿巷片区、铁塔寺总督府片区和济安台片区3个运河文化富集区,形成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风景廊道,同时形成以“夜游运河”为特色的夜经济文旅消费带,带动周边消费整体升级。
三维投影将李白的诗行泼墨般挥洒在灰瓦白墙之上,画舫载着满船惊叹缓缓驶入千年水道的光影长卷,游客在这座“移动博物馆”中感受济宁城的厚重历史文化。
“12艘游船夜夜满载,今年已有超1.8万人次夜航运河。”济宁运河旅游开发办公室主任丁欣说,夜间经济营收已占运河景区全天消费的60%以上,这条千年水道成为带动消费升级的黄金走廊。
2024年7月,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正式开放。作为济宁市发掘运河历史文化遗存、打造运河文旅产业廊道的又一力作,场馆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与互动式交互体验理念,全面展示了元明清三代河道管理历史、运河变迁以及济宁作为“运河之都”的悠久历史。自开放以来,遗址公园已吸引超百万游客参观游览。
2022年7月,微山湖旅游区正式升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环岛游、环湖亲水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推陈出新,微山岛十景、荷园八景、环岛七渡等网红打卡点“出圈”,住民宿、赏荷花、摘莲子、品龙虾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
“河”“湖”文化融汇一体、“日”“夜”经济同步提升。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济宁全市重点监测的25家景区接待游客314.51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54亿元。
实现景点联动,精心打造精品路线和IP矩阵
过去,跨区域资源整合不足、景点联动不畅,制约着济宁文旅的发展。“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大格局虽明,但2家5A级旅游景区、20家4A级旅游景区零散分布于各县(市、区),不仅景区间缺乏交通衔接,也没有形成主题线路和统一产品串联下的市域文旅动线。
破局之道,在于深化联动。济宁锚定“处处是景皆可游”的全域目标,组建了孔子文旅集团,统筹做好“景区串联、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品牌打造”文章,做强孔子、大运河、水泊梁山、微山湖、太白湖等IP矩阵,精心打造“跟着孔子研学游”等一体化精品线路与联票套票,并创新景区联票与机票优惠捆绑模式。同时,完善“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大安机场、崇德大道等一批交通枢纽、干线的投用,使济宁外通内联更加畅达。济邹、济商、济微高速及雄商、济枣高铁建设提速,力保客流引得来、行得畅。
内联成网、外接四方,区域联动的“大架构”正在改写济宁的文旅格局。今年4月,济宁、泰安携手深化文旅合作,开通“济宁—泰安旅游直通车”,推出“三孔—泰山旅游联票”,整合为“圣地济宁 福地泰安”跨市域旅游产品。此前,济宁还与青岛国际邮轮港区等优质资源深度对接,依托旅行社、邮轮团、研学团开拓外向市场,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从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到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盛会和高层次文艺演出活动,让“孔孟之乡”加速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国际化表达。
当前,济宁市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推动优质景点、重大节庆、高端会演、国际交流等文旅创新要素融合演进,形成文旅发展合力,以市场思维开发运营项目,着力打通品牌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转化通道,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济宁市系统升级文旅产品,不仅讲新、讲活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还发展乡村游、夜游等跨界融合业态,精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以“文旅+项目”做强市场主体、做大产业龙头,引进无锡灵山、华强方特、恒力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以“文旅+节会”深挖资源潜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层次能级全面跃升,渐成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端国际平台;以“文旅+科技”焕新文化呈现方式,打造爆款产品,数智夜游、AI导览成为留客的“秘密武器”……
“济宁既揽山水之美、又得人文之胜,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文旅产业经验。”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表示,济宁将锚定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在文明交流互鉴、产业发展能级、资源挖掘利用、激发市场活力、业态跨界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继续寻求新突破,以新质生产力重构文旅产业新版图,谱写“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蝶变为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绚丽篇章。 (刘德成 孟宪石 步 瑶 武 旭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