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日前推出202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案例,山东省寿光市“中国蔬菜种业硅谷”榜上有名。
寿光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树俊表示:“寿光建立‘原地保护+设施保存+数字化管理’三维保护体系的全国县域最大蔬菜种质资源库,累计收集储存种质资源超2.6万份,培育植物新品种277个,将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从20年前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其中黄瓜、圆茄、丝瓜、甜瓜等蔬菜作物市场占有率超90%。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约占山东省1/4,产值突破10亿元。蔬菜年产值超过110亿元,被确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蔬菜种业创新基地。”
保护优先,以利用促保护
建立种质资源库,是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的蔬菜种质资源库,记者看到,长、中、短期分存的密闭种子库里,红蓝相间的货架上悬挂着番茄一区、辣椒九区、油菜一区等目录图片,成箱成袋的种子码放整齐,品种、编号等信息标注清晰。
寿光市开展了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全面摸清家底,记录蔬菜种质资源。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中,筛选古老珍稀特色地方品种、野生近源种质资源42份,其中有33份被国家种质库(圃)收录。
近年来,寿光市积极推进寿光独根红韭菜、桂河芹菜、浮桥萝卜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桂河芹菜因种植于寿光市稻田镇桂河两岸而得名,清香酥脆、营养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有所记载。通过深加工及产业化运作推广,桂河芹菜备受消费者青睐,入选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首批“山东地标名片”。目前,桂河芹菜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年产值过亿元,有力带动本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寿光市从“一粒种子、一棵菜”发力,深入践行“保护优先、以利用促保护”理念,构建起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创新培育、可持续利用的“三轮驱动”发展体系,探索蔬菜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案。种质资源库能够为不同种子提供优质的“定制化”存储服务,最长可保存30年—50年,并可实现种质资源全过程、全环节信息化管理,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支撑,确保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安全性。
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离不开健康的土壤、优良的水资源和清新的空气。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寿光分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培亮告诉记者:“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寿光市系统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创新构建‘部门联动—实地调研—模型评估’三位一体调查机制,实现种植业、水质监测等12类数据动态整合,建立覆盖全镇街的农业面源污染基础数据库。同时,积极推进精准治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依托‘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及‘一张水图’监控预警体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菜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品种创新培育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一应俱全,各个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内容明确标示,业务人员聚精会神地进行着实验操作。
为助推种业高质量发展,寿光市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构建“政府引导、高校院所支撑、企业联动、市场运作”的校地融合发展路径,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等平台先后落户寿光,7家企业获批省级研发中心。多家企业设有专业研发团队开展分子标记育种、单倍体育种等生物育种,推动蔬菜育种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型升级,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周期。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科负责人都明霞介绍,自2012年以来,寿光市先后出台和强化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扶持政策,对本地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储存与保护、建立种业研发机构、育繁基地、引进人才、品种创新及展示推广“全链条”进行扶持,累计落实专项资金3亿多元,加快引导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发展蔬菜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
作为“育繁推”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建设了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标准、人才平台24个,组建了由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泰山系列人才等领衔的科研创新团队。
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张兴国对记者说:“我们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自主研发蔬菜品种70个,其中取得植物新品种权30个、品种登记21个,年育苗能力可达8000万株。”
寿光市还积极鼓励企业招引高精尖专家,集中力量攻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蔬菜病虫害精准鉴定等关键技术难题,分子标记抗病检测等多项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政府搭台,加快育种成果转化
走进纪都产业园A1号大棚,墙上悬挂着日光温室甜瓜高品质栽培生产技术模式图,棚内环境采集数据屏实时显示着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网纹甜瓜长势喜人。
寿光市纪台镇党委副书记张爱桥告诉记者:“纪都现代农业共富园区建有2.9万平方米智能联动温室、13个新型冬暖式高温大棚以及5.2万平方米新型拱棚,涵盖智能栽培示范、种苗繁育推广和智慧大棚种植等多个区域,拥有水培、雾培、鱼菜共生、鱼菇共生、天幕草莓等多种高科技无土栽培模式。”
种业创新,一半在育种,一半在推广。多年来,寿光市坚持以科技促利用、以利用促保护,通过政策杠杆,撬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多方力量,让优质种苗从实验室加快走向田间地头,让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新质生产力,实现种质资源保护跨越式发展。
寿光市连续举办22届蔬菜种业博览会,累计参展单位6586家,展示国内外品种6.5万多个,推选出优良品种1179个,众多新品种从展会现场走向田间地头、生产一线。
每年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都是国内外新品种展现的大舞台。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展示了2600多个蔬菜品种以及80多种先进种植模式、100多项新技术,首日就接待游客量达8.1万人(次)。
借助政府搭建的推广平台,寿光市种苗企业积极对接资源、开展合作,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繁育的种苗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销往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总销售量的30%。通过蔬菜标准认定、合作园区建设,寿光市在全国30多个地区认定标准化基地72家,持续向外输出优质蔬菜品种。
从“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到“中国蔬菜种业硅谷”,寿光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让“一棵菜”长成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为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寿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