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垃圾不够烧了? 垃圾焚烧产业开始到海外市场“抢垃圾”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25-07-09 10:11:43

字号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居全球首位,但如今面临局部地区“垃圾不够烧”的挑战,行业走到发展“分水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05 - 2023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占比从 85.2%降至 7.5%,焚烧处理比例从 9.8%升至 82.5%,无害化处理能力从 3.3 万吨/日增至 86.18 万吨/日,垃圾焚烧厂从 67 座增至 1010 座。然而,近两年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产能利用率约 6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提及“垃圾量不足”,如光大环境称行业垃圾量缺口持续加大,绿色动力直言面临国补退坡和垃圾量不足问题。


专家指出,“垃圾不够烧”在局部地区突出,多因规划规模偏大、脱离实际,或村镇垃圾收集不足。部分地区垃圾焚烧产能扩张过快,与垃圾量失衡,出现产能利用不足。


为提升产能利用率,企业“花式抢垃圾”。一方面拓展多源垃圾处理,加大协同处置力度;另一方面开挖存量垃圾填埋场,但成本高且非所有填埋场都适合。如广州市兴丰应急填埋场开挖项目投资估算约 12 亿元,龙港市新美洲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每立方米垃圾开挖治理平均成本高达 528.26 元。


在此背景下,行业并购整合趋势显现,呈现“一超多强”格局。中科环保 7 月 1 日宣布以逾 3.5 亿元收购广西两家垃圾焚烧发电公司;深圳能源同日宣布在肇庆封开县投资建设含垃圾焚烧子项目的产业特许经营项目,两项投资均为跨区域布局抢垃圾量。瀚蓝环境以 119.5 亿港元私有化粤丰环保,伟明环保 2021 - 2022 年先后收购国源环保和盛运环保,未来还将关注存量项目整合机会。不过,专家认为行业或不会出现“大并购潮”,现存项目八成属国企,国企决策体系和考核机制决定国资背景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难成被并购对象。


此外,企业还往县城、海外市场“抢垃圾”。国家推进“垃圾焚烧下县”,2023 年上半年全国县域释放多个小型垃圾焚烧项目,但专家不看好县域市场,认为应推行跨县协同处理。而海外市场更具诱惑力,我国环保企业海外焚烧项目布局较多,伟明环保重点聚焦印尼市场,已签订首个印尼垃圾焚烧项目设备采购服务协议。过去 20 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也成为出海“新名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