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修复 >  正文

“为肥水减肥”!平湖全面启动稻田退水“零直排”

来源:中国环境网 时间:2022-06-15 10:57:08

字号

土地平整、田埂整修、排水口改造、数字化设备安装、生态排水沟建设、河道水生态修复……近日,在浙江嘉兴平湖广陈镇龙兴村赵家兜灌区,水稻田面源污染“田—沟—河—圩”系统治理示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去年,平湖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行稻田退水“零直排”全域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全市面积19.01万亩的粮食功能区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今年以来,全市围绕水稻田面源污染治理,从农田的源头防控到生态排水沟的过程拦截,再到河道的水生态修复,一项项技术串联落地,促成了平湖市农田面源污染 “田—沟—河—圩”系统治理,实现稻田退水“零直排”的蝶变跃升。


迭代升级的稻田退水“零直排”,通过对田埂的改造、双闸板溢流型排水装置(稻田“小闸门”)的应用和科学灌溉制度的推行,精准地管控稻田灌水和排水,达到灌溉水“近零排放”、暴雨收集利用“尽少排放”目标,切断农田肥药流失的载体,把肥、药控制在田间,有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通过少量的投入,稻田变身为“海绵农田”,利用水稻耐淹特性,最大限度收集利用雨水资源,稻田也变身为“生态湿地”,不仅充分利用肥、药,增强碳汇能力,提升稻田减污降碳水平,而且在汛期减少水稻田蓄满产流,消减入河水量,降低洪峰方面的成效也十分突出。


生态沟渠、圩内河道是稻田被动排水的“虚拟再生水厂”,通过稻田溢流型排水装置的水土流失拦截、生态排水沟的过滤和植物措施净化,圩内河道曝气、水生动植物修复等环节,进一步削减入河污染负荷,降低圩内水体中氮磷浓度,通过圩区内水质水量监测和循环利用,可以为农田提供更优的灌溉水源,生产出更优的稻米。


为更好地发挥稻田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平湖市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行“田长制”,聘请“田管家”,从制度层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管理优秀的村由市财政按照20元/亩给予工作奖励,鼓励村集体管好农田水利设施,少漏水;为了提高“田管家”管水责任心和积极性,优秀放水员由市、镇两级给予最高14元/亩的奖励,鼓励管水员扩大管水规模,由兼职管水转为职业管水。


下一步,将加大农田面源污染系统治理模式的推广,提升稻米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减污降碳和协同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