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捕集 >  正文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评估报告》发布 为制定产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现代时刊 时间:2022-04-21 17:33:53

字号

2022年4月15日,《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特别报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求出发,对现有CO2捕集技术、运输技术、化学和生物利用技术及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评估,并对CCU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减排潜力进行了预测,将为CCUS技术发展和相关产业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十年CCUS技术减排潜力有望逐渐释放

当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意味着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碳排放强度最大降幅,挑战巨大。

《报告》主编、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晶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前部署低碳、零碳、负碳科技研发与示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CCUS既是世界各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治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传统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CCUS各环节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整体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相当且部分技术处于优势,但关键技术仍存在差距。《报告》副主编、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处处长张贤介绍,CCUS技术未来减排潜力巨大,但受制于各环节关键技术成熟度不高、经济性较弱,减排潜力目前难以释放。《报告》预测,未来10年,随着CCUS技术不断发展,政策激励力度和范围不断增加,减排潜力有望逐渐释放。到2060年,减排贡献将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CO2捕集技术的热耗量、电耗量、设备投资均较高,导致CCUS技术总成本偏高,虽然CO2驱油的经济效益可有机会实现零成本减排,但其余能源增采等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在政策激励及政府支持缺失条件下很难实现盈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士义表示,“《报告》对CCUS技术系统全面的评估,对正确认识CCUS技术当前发展阶段和指导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提出的建议为制定CCUS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CCUS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CCUS技术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CCUS技术是实现《巴黎协定》全球温升控制目标的关键技术,预计2060年CCUS将累计贡献14%的减排量。该技术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选择,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更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报告》提到,CCUS技术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促进我国从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向低碳多元供能体系平稳过渡,在满足减排需求的前提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而将CCUS与资源开采、能源生产、能源储运与能源利用过程密切结合,对实现传统能源行业深度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表示,《报告》从技术、产业、政策等角度阐明了CCUS技术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除了减排作用,二氧化碳驱油等利用技术还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李阳说。

产业集成和有效商业模式有利于降低CCUS技术集成成本

“基于行业特点和区域特性进行合理的产业集成能有效降低CCUS成本。”中科院岩土力学所研究员李小春认为,《报告》不仅对目前CCUS各项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估,更对CCUS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未来集群化和区域化将是CCUS技术的发展方向。

李小春表示,《报告》对全流程CCUS项目涉及的多个行业及众多利益相关方进行分析,提出要进一步推动CCUS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促进跨行业多企业合作,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黄晶表示,CCUS是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与规模化应用任重道远,未来需要从技术研发、市场机制、政策激励等方面协同发力。同时,积极深化CCUS国际合作,有助于实现CCUS技术减排潜力的充分释放。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