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监测 >  正文

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1-11-17 16:38:06

字号

10月15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生态文明论坛在云南昆明闭幕,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青岛监测中心”)积极响应本次论坛发出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摸清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底数,跟踪变化动态趋势,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山东贡献青岛监测力量。


  夯实基础 积极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监测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反映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现了海洋生物之间及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青岛监测中心副主任崔文连介绍说:“根据青岛市近岸海域特点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工作需求,我们在全市主要海域及4处重要潮间带区域布设了监测点位,每年定期开展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专项监测。通过监测全面分析评估青岛地区海洋生物多样性程度及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水平,摸清海洋生物现状,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丰富的监测数据。”


  以青岛胶州湾生物多样性监测为例:十三五期间,胶州湾区域共检出海洋浮游植物160余种,其中主要以硅藻门为主,优势种主要有角毛藻、骨条藻、圆筛藻等。大型海洋浮游动物100余种,以浮游幼虫、水母类、桡足类为主,优势种主要有强壮箭虫、真刺唇角水蚤、短尾类蚤状幼体等。底栖生物230余种,其中以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为主,优势种主要有沙蚕类、异蚓虫、菲律宾蛤仔等。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胶州湾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升,群落结构有所改善,生境质量稳步提升。


  支撑决策 扎实做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


  海洋生物多样性直接反映海洋物种的丰富程度,通过研究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掌握海水水质、水体富营养水平、底质污染和生态状况,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青岛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艳玲介绍:“我们每年对全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进行三期监测,并通过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海洋、海岸带、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大尺度环境监测,及时掌握重点海域海洋生物栖息地面积变化状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影响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或者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不仅要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更要关注敏感物种、功能类群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青岛监测中心工程师张晓红说。近年来,青岛监测中心全面做好本地特色海洋物种多样性的分析与研究,先后组织开展以胶州湾生物质量及海洋沉积物为基础的专项调查,选取青岛海域的蛤蜊等3种贝类开展污染物残留状况调查,并通过11项监测指标解读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部分热带北迁浮游物种开展亚细胞结构分析及鉴定,科学分析海洋指示物种响应气候变化的规律,为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聚焦监测 有效推动公众参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是保障。青岛监测中心充分发挥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将40年来在近岸海域生物、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中采集到的有代表性海洋生物标本进行精心加工制作,对原有标本室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建成全新的海洋生物标本室,使珍贵的海洋生物标本得到有效保护。通过组织公众开放活动,广泛宣传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合力推动青岛市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青岛监测中心工程师刘旭东表示:“海洋生物标本室收集了包括贝类、甲壳类、多毛类、棘皮类、腔肠类、腕足类、鱼类以及大型藻类等的标本500余件,涵盖了青岛市近岸海域及潮间带常见的海洋及底栖生物类型。在做好收集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将200多件代表性海洋标本深度加工处理,综合运用灯光、空间布景等手段,强化展示效果,全方位展现青岛地区海洋生物地域特点和丰富类型。”(张韬 孙义峰)(完)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