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湿地 >  正文

成都活水“流入”上海世博园

来源:湿地中国 时间:2009-08-29 00:00:00

字号

  (记者 尹婷婷 谢明刚)“鱼水难分”———一座总体造型呈鱼形剖面图,寓意人、水与自然紧密依存的公园,昨日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最佳实践区动工兴建。这是来自成都的“活水公园”实物案例。其以“活水文化,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在明年世博会期间向世界展示成都“林水相依、天人合一、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靓丽风景,向来自全球各地的观众展示成都“宜居、宜游、宜投资”的城市特色。

  “上海世博会为了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世博园区内创新性地开辟‘城市最佳实践区’,在全球范围遴选出最佳的城市发展实践案例进行展示。最终,在申报的众多建筑实物案例中,国内仅有上海、澳门和成都三个案例入选”。

  据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林农介绍,成都活水公园案例展示区占地约2680平方米,案例展示将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为一体,包括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模拟自然森林群落、环境教育中心等设施。和成都的活水公园一样,记者从项目效果图上看到,该案例平面布局呈“鱼”形,以“鱼水”关系喻示人类与水和自然的密切性。为了更好地让世博会的嘉宾和游客参与其中,在“鱼”的尾部,清洁的水通过臭氧氧化塔进行消毒处理后将流入亲水空间,这里会设置互动感应喷泉,只要大家脚踩“键盘”,便能自己指挥一场美丽的喷泉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代表成都龙门山植被特色的香樟、黑壳楠、银杏等乔木,到珍稀濒危植物珙桐、木梭萝,以及具有净化和观赏功能的菖蒲、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将把这里变成一个绿色的王国,“目前已经确定其中部分植物将从成都运到上海”。为了突出成都特色,在该案例中还将采用川西民居风格,并融入现代元素,搭建川西小筑,进行文化展示;在嘉宾可以进入的广场“鱼头”部位,将太阳神鸟等文化符号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