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湿地 >  正文

关于刊发西溪示范项目研究系列成果的说明

来源:湿地中国 时间:2009-08-29 00:00:00

字号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全国各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现将《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14项系列研究成果刊发如下。为保护知识产权,保守研究机密,本次刊发系列仅将研究成果的内容摘要和目录公布,如全国各地的湿地同仁想进行深入了解,请与本文作者联系,在研究主创人员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将尽可能为全国的湿地同仁提供方便。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今天将进行一次集中的刊发,所有刊发文章均收录在湿地研究—理论探索栏目,敬请关注。 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 情况介绍 2005年5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竣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国家林业局、省市林业部门对西溪湿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西溪湿地能够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样板,希望西溪湿地能够为国家局制定国家湿地公园标准提供参考系数,在此大背景下,我们结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实际,于2005年7月份,斥资100余万元,开始了“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积极筹备,确定研究方向。 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的思路确定后,2005年7月—9月份,我们四次前往省林业厅、市林水局商讨相关具体事宜,得到了省厅叶胜荣副厅长、卢苗海处长、赵岳平副处长,市林水局许保水局长(时任)、陈勤娟副局长、汤惠明处长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同年9月份,省厅、市局、湿地管委会有关领导和人员前往国家林业局,汇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情况,要求国家局在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上给与指导和支持,国家局卓榕生司长、印红副司长(时任)、鲍达明处长对西溪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并指出,西溪国家公园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符合国家林业局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同意由即将成立的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领导加入试点项目研究领导小组,共同推进湿地公园保护和利用工作。国家局的指示,为我们进行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公开招投标,确保最优秀研究团队进行研究。 确定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的大方向后,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并邀请7位专家,对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方案进行了论证。专家论证会通过后,我们会同省厅、市局有关人员,拟定了招标文件,并于2005年9月,在《浙江日报》、《杭州日报》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网站上发表招标公告(招标公告由市林水局汤惠明和西溪湿地办刘想共同执笔)。同年11月,由浙江省林业厅和西溪湿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持,召开了西溪湿地公园示范研究项目评标会议,国家林业局、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林科院、杭州市林水局、浙江省林业资源监测中心和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等7名专家组成的评标组,对五家投标单位的标书进行了评审,评审过程中两家自动弃权,三家参加评标答辩,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审内容和相应权重,评审专家进行了不记名打分,排出了前两位的组队为侯选中标单位,经评标组再次无记名投票,推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团队为中标单位。 三、签订研究合同,全面开展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 经过深入考察和多次磋商,2006年3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签订《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合同,拟定了具体的实施纲要,并成立了由西溪湿地办梁进(时任)、刘想,亚林所吴明、蒋科毅,浙大丁平,省自然博物馆陈水华,市环科院虞左明,市水文监测总站姚志明等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课题进展、相关人员进入西溪湿地调查研究等各项工作,按时召开每月例会。 一年多来,项目组有关人员累计进入西溪湿地实地调查采样3420人次,召开累计有300多人次参加的项目组例会、专题会议、协调会议30多次,境内外考察75人次。 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组成员单位非常支持、配合管委会办公室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并根据“研以致用、用以促研,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多次深入二期工程现场和一期、三期范围,为西溪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一是项目组的主要专家为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西溪湿地日常生态保护等工作,献计献策,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和帮助。二是专门针对西溪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景观格局、植被保护与配置规划建议》、《西溪湿地二期工程河道布局建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科研和科普教育体系总体布局》、《西溪湿地植物园概念性规划方案》、《世界的湿地公园》等5份专题调研与项目建议书,为西溪湿地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技术支撑。三是帮助西溪湿地形成了固定的植被、土壤与水环境野外监测站点,完善了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四是为西溪湿地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年轻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提高了湿地研究后备力量的科研素质。五是协助西溪湿地管委会办公室出版了《西溪的动物》、《西溪的植物》两本颇受好评的专著。 同时,按照合同约定,我们分别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6月,两次组织专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论证,共通过了5个成果报告的评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建设研究方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研究报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资源调查报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报告》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体系研究报告》。 四、权威专家论证,通过项目最终成果评审。 2007年11月24—25日,湿地办组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马建章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对为期两年的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最终成果进行评审。评审会当天,省林业厅叶胜荣副厅长,国家林业局湿地办王隆富副处长,省林业厅郑礼法处长、赵岳平副处长,市林水局陈勤娟副局长,区政府丁庆怀副区长,湿地办单金华主任、林金昌副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丁庆怀副区长主持。 本次评审会专家阵容强大,除了马建章院士担纲作为专家组组长外,我们还邀请了一直以来参与并关注西溪建设的华东师范大学陆健健教授和中国林科院湿地中心崔丽娟研究员担任本次评审验收会议的副组长,此外还邀请了郑朝宗、韩曾萃、诸葛阳、金杏宝等动植物学、湿地生态、科普教育等方面的著名专家。 专家组验收意见全文如下: 2007年11月24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组织专家在杭州对“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执行情况和研究成果汇报,经讨论与质疑,形成如下意见: 1、提供的资料齐全、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符合验收要求。 2、课题组首次对杭州西溪湿地的环境和生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为西溪湿地的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生态旅游方案;提出了系统详细的西溪湿地科研科普体系建设方案;研究了国家湿地公园指标体系构建技术,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评估与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提出了西溪湿地鸟类栖息地规划与管理的建设性意见;分析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对杭州市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构建了西溪湿地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3、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中得到了应用,既为西溪湿地公园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也将为全国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4、课题组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综上所述,课题组已完成合同要求的各项指标,专家组同意通过验收。 除此之外,专家组还认为,已经开展的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为我国创造性的提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体系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但这仅是一个起步、一个开始,一定要持续下去,让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参与进来,让科研成为西溪湿地的日常性工作。 专家组建议,作为国家湿地公园示范研究项目,要突出研究意义,要有比较、有重点,在生态系统恢复、水质改善、吸引鸟类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切实研究好西溪湿地生态功能所产生的影响;上级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西溪湿地研究成果的作用,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个案,提出国家湿地公园评审标准,尽快制定《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指导全国各地进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