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获奖漫画作品《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当熊猫生存亮起黄色警报的时候,
人类离红色警报还远吗?
首届大赛获奖漫画作品《绿色奥运之歌》 本报讯 秦相华 郭建斌 记者尹萍报道 继成功地举办首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之后,日前,第二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圆满结束。大赛共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21名,优秀奖20名。大赛优秀作品已在“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网作品展示栏目刊登,本报也将开辟专栏陆续刊发优秀获奖作品。 文字类获奖作品包括,一等奖:《日内瓦审判》(黄超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方会谈》(王小菁、陈佳、栗瑜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阿宝的故事》(李聚聚,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中的童话精灵》(李晓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二等奖:《pH=7.0》(曾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听,那声音》(陈静洁,福建农林大学);《大熊猫,素食or荤食》(黄永斌,华南农业大学);《大熊猫回忆录》(张莉娟,华南农业大学);《熊猫之音》(邢翠平,华南农业大学);《从国宝变为国保》(周桂香,华南农业大学);《妈妈,我饿》(李凤娇,华南农业大学);《绿色的梦》(李凌云,甘肃农业大学)。 三等奖:《宝贝,挺住》(米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人类,你该如何留住大熊猫远去的脚步》(孟一江,北京林业大学);《我心弥坚》(陈丽芳,福建农林大学);《活着》(姚江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我的告白》(黄慧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一只熊猫的异想世界》(张斯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奇幻的旅程》(毛霞,南京林业大学);《小康之盼》(贾丽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功夫熊猫〉续》(李桂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优秀奖:《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李丽,北京林业大学);《忆往昔》(卢旭锋,福建农林大学);《心怀自然》(杜少远,河北农业大学);《熊猫归国记》(徐杰,河南大学);《依稀黄昏后》(王振伟,山东农业大学);《我从雨城看世界》(涂晓峰,四川农业大学);《希望之歌》(张丽,西南林学院);《化石的记忆》(陈婷,西南林学院);《竹殇》(曲洪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纪念消逝的和没有消逝的》(牟永春,郑州大学)。 漫画类获奖作品包括,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唇亡齿寒》(邹田田,西南林学院);《传说》(吴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进化论》(禹舜瑶,南京林业大学);《万圣节的熊猫狂欢》(李凌佥,福建农林大学)。 三等奖:《此河拔不得》(蒋建春,南京林业大学);《营救福娃京京》(吴欣欣、邱家虹,福建农林大学);《熊猫之家》(江士凯,福建农林大学);《孕育》(周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换位思考》(黄思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熊猫·森林·人类》(李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优秀奖:《熊猫插画》(岳翃,北京城市学院);《漫话大熊猫》(姚光宇,华南农业大学);《能给我吃一点吗》(刘鹏,内蒙古农业大学);《危机重重》(莫建芳,郑州大学);《熊猫烧香》(杨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是熊猫真正的家园》(冼俊龙,贵州大学)。 FLASH类获奖作品包括:一等奖:(空缺)。二等奖:《生命之炬》(潘矗矗,南京林业大学)。 三等奖:《天使》(胡志强,安徽农业大学);《淘淘逃跑记》(陶寒露,福建农林大学);《假想》(吴忠斌,福建农林大学);《不要丢弃我》(黄治玮、黄光应,福建农林大学);《家的呼唤》(曹路,郑州大学);《以后》(陶文静,南京林业大学)。 优秀奖:《我们的家园》(闫俊婷,沈阳农业大学);《请不要离开我们》(杨志,西南林学院);《我和你》(张晨,东南大学);《super panda》(关文博、王树东,大连理工大学)。 本届大赛自2008年9月征稿以来,共收到来自26所高校的近1000件参赛作品,其中文字作品600篇、flash作品70幅、漫画作品300幅。这些作品围绕“大熊猫·森林·人类”的大赛主题,借助漫画、FLASH、美文创作的艺术形式,传播生态文化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鞭挞破坏生态环境、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现象,观点明确,形象生动,贴近社会,反映生活,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广阔的视野、高尚的生态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由中国林学会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中国科协科普部、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支持,18所高校协办。 第三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将于近期启动,有关信息届时将在本报和“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网”发布。
作者: 秦相华 郭建斌 尹萍 编辑: 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