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科院之声”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首次通过构建体外生物转化系统,实现甲醇合成蔗糖,突破了依赖自然种植甘蔗和甜菜获取白糖的局限。
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新能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自主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中国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7.32%,标志着海南大学在第三代光伏技术领域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利用特殊设计的纤维膜开发出蒸发冷却新技术,可大幅提升数据中心及高功率电子设备的能效。这项技术不仅有望替代传统风扇、散热器和液泵等耗能冷却方案,还能显著减少冷却系统的用水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教授郭万林和赵晓明教授团队,开发出气相辅助表面重构技术,抑制了产业级钙钛矿模组在户外环境下的不可逆退化,在30厘米×30厘米的钙钛矿模组中首次实现与商用晶硅太阳能电池相当的户外运行稳定性。
“光声光谱气体监测具有小、快、准、适应性强等优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徐淮良教授团队刘丽娴副教授近日在高精度气体监测方面取得新成果,从新型谐振腔设计、多模式复用和波形工程调制模式三方面出发,推动气体成分传感技术向更快响应、更高精度、更多组分发展,“在光声光谱气体监测方面,我们的技术目前应该说与国际最先进技术是并跑的。”
近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首次引入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开庭审理了一起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
经过努力,广西目前已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碳汇监测评估体系,形成了适用于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碳汇调查技术路径,综合技术通过了第三方机构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声波技术高效分离材料的新方法,不仅能有效回收燃料电池,分离其中的贵金属等关键资源,还能防止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环境,为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这是杭州首个针对智能家居摄像机产品的碳足迹研究成果,并率先实现安防领域碳足迹核算技术国际输出。
这场由低空经济掀起的“空中革命”,彻底改写了大竹县的竹材运输历史,不仅让沉睡山林的千万吨竹材重获新生,更让竹农收入翻番,一场由“天空经济”激活“绿色宝藏”的逆袭大戏正在大竹县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