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和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携手解决了一个困扰量子科学家多年的问题——在两块纳米芯片上,首次同时控制两个量子光源,并让其实现量子力学纠缠。
把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将海水电解制氢……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愈加凸显。
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成功获得太阳过渡区图像和全球磁场勘测图……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创新X”系列首发星(即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布了第二批科学和技术成果。
1月2日,由中国海油投资建造的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完成浮体总装,标志着全球首座水深超100米、离岸距离超100公里的“双百”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一项民生工程。近年来,更多创新技术投入该领域。无论是进行供热智慧化改造,还是发展新能源供暖、推广“煤改电”供暖等,都让冬季供暖朝着更清洁、更节能的方向大步前进,也为广大百姓带来更多幸福感。
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大会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双方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未来3到5年将推进“八大共同行动”,“绿色创新”的字眼,赫然其中。
近日,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中标浙江天台全部4台抽水蓄能机组。该项目额定水头724米,为世界最高;单机容量425兆瓦,位居国内抽蓄电站之首,是我国综合难度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地测量与制图大学研究人员认为,该校开发的创建天体摄影图像的技术将使详细研究太阳系的小天体成为可能。使用这种方法,该校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土星卫星“土卫七”的详细照片。相关研究发表在《大学消息:大地测量学和航空摄影》杂志上。
滴滴”——昨天,浙江嘉兴李朝化纤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沈国忠收到了这样一条预警短信:3号活性炭吸附塔即将达到饱和,请及时更换。随即,沈国忠登陆“炭管家”数字化管理平台,点击“一键叫车”预约通道,很快完成了企业活性炭地更换。
中国电科院高压所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团队联合其他电网公司,打造了人工智能算法管理和孵化平台,实现了国家电网总部侧、省侧及站端侧数据融合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