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绿色金融 >  正文

险资持续加码绿色投资规模已近1.2万亿元,未来有何发展趋势?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吕文琦 时间:2023-04-27 14:02:58

字号

险资绿色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注册)规模近1.2万亿元,相比2020年,年均增速将近50%。


“这个增速其实远高于同期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均不到10%的增速。”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王宇龙向界面新闻表示:“所以通过这组数据对比,能看到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已经进入快车道。”


险企加快布局绿色投资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但绿色投资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曾预测,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面临的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亿元至3.6万亿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则需要在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超过139万亿元。据测算,每年的缺口在两万亿左右。


在绿色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庞大的缺口,作为长期资金的保险资金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介绍,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国人寿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600亿元,其中资产管理公司绿色投资规模近3700亿元,包括绿色债券超2400亿元,绿色另类项目超1000亿元,对绿色企业股票持仓超160亿元。


不仅是中国人寿,通过各上市险企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发现,头部险企近年在绿色投资上的布局不断加快。


中国太保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等形式,直接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建设,领域涵盖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等。截至2022年末,累计绿色投资超过1500亿元;中国平安落地绿色投融资项目总规模2823.63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1164.20亿元。


2022年,中国人保参与上饶投控光伏发电项目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中国广核集团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一二期)等多个绿色投资项目,绿色投资规模达650亿元,同比增长 34%。而新华保险在不动产投资上,将楼宇的节能环保水平作为重要标准,优先考虑环境友好型建筑。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投资超20亿元绿色建筑。


险资与绿色投资求双赢


“险资有几大特点,一是规模大,仅中国人寿每年就有七千亿左右的配置需求;二是周期很长,在资本市场的结构里面,短端的资金是很多的,但是长线的资金,特别是可以做股权出资的资金是非常紧缺的;三是风险偏好比较低;四是周期长但非常在乎期间收益用于给保单持有人支付相应的费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裁助理刘凡如此总结保险资金。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新投资事业部李清龙指出,保险资金通过聚焦绿色投资,可以有效地突破优质资产所面临的供给不足的困境,缓解保险资金面临的收益率下降和波动的挑战。


对于绿色投资来说,保险资金也是更合适的资金来源之一。李清龙表示,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等都需要大规模的稳定性的长期资金来进行长周期的资金支持。保险资金逐步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价值发现能力、专业的投资能力和风控能力,在服务绿色发展上优势是进一步凸显的。


“双碳战略涉及到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节能降碳的一些技术突破、生态碳绘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创新性的工程。比起银行信贷的资金来说,保险资金更敢投,也更能拿得住。”王宇龙进一步补充。


刘凡透露,从投资收益上讲,国寿这些年进行绿色投资的实践回报非常不错。“项目分红的收益差不多每年息率可以达到5%以上,高的都超过6%。”与之相比的是,2022年,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76%。其中,人身险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85%,财险公司年化财务收益率为3.23%。


对于未来险资绿色投资的特点,王宇龙预计会有两个发展态势:“目前绿色金融里主要是绿色信贷为主,但无论是新能源生产相关的基建,还是一些重大技术改造,需要的资金需求实际上更适于这种直接融资或者是股权融资的方式。所以直接融资的占比一定是趋势性提升的。”


另外,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包括统计指标体系、核算体系和信批体系、绿色评价体系等。“这些基础设施是绿色投资的重要基础,推动绿色金融的标准和绿色产业标准,和发改委的产业标准、碳排放标准相贯通,形成彼此支撑的综合的生态。”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