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和油气企业要有新收益了。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三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新增一个生物质发电方法学和三个油气甲烷回收领域方法学。至此,CCER重启后的新版方法学数量已有十个。
具体来看,四个方法学分别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回收利用》。
多位受访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与前两批方法学相比,第三批方法学更加突出了“以减排促利用”的政策导向。一是消纳农业秸秆、林业剩余物等废弃物,减少露天焚烧导致的PM2.5污染与碳排放。二是履行国际承诺,促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减排。三是注重减排行业的额外性,改进纯农林生物质发电、供热高投入低产出行业的收益率,加大行业的减排积极性。
CCER重启后新版方法学已达十个
回顾我国CCER方法学的颁布历程,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首批CCER方法学,覆盖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四个领域;2025年1月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二批CCER方法学,分别为公路隧道照明和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最新征求意见的第三批方法学则分别覆盖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与油气行业甲烷逸散控制两大领域。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双碳官孟兵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方法学颁布速度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了CCER的市场供给能力,能够参与到CCER项目开发的地区也更多,例如河南、山东等农业大省将有更多项目通过CCER获得收益,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与同样备受业内关注的畜禽粪便的沼气利用方法学相比,此次方法学瞄准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与油气行业甲烷逸散控制两大领域,原因几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广泛、低碳环保等优势,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利用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方向。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实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
中环联合认证中心部长张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林生物质发电领域被优先推出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基于多重考量和行业特性的决策。在生物质发电领域,尽管当前其装机容量仅占可再生能源的3%左右,但占比正逐年提升。
在减排意义方面,张杰指出,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发电及热电联产模式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与能量高效利用。据估算,截至2023年底,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688万千瓦,其中,2012年11月8日后开工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约200余家,占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可产生减排量约1500万吨/年。
张杰表示,在农林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中,生物质通过燃烧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这种项目模式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能为当地提供稳定的电力和热力供应,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同时,项目还能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形成农业、能源、环保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而并网纯农林生物质发电(含热电联产)具有较为显著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和低碳示范效应。
那么,“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和第一批方法学的“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怎样联动?
孟兵站对记者表示,一方面,这些都是发电类项目,且是相对于区域电网的普遍情景产生了碳减排量,具有碳减排效益,纯农林生物质发电属于清洁能源项目,光热和海风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些发电项目所发电量均需全额上网,且项目应与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联网,以便对其碳减排量进行精准的监测。
另一方面,纯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利用农林剩余物(如秸秆、木屑等)发电,生物质燃烧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但是由于这些生物质一般都是在几十年内吸收的二氧化碳,再通过燃烧释放回去,其循环模式相对于化石燃料封存的碳是短周期的,因此在计算项目碳排放时并没有将其纳入。
张杰对记者强调,生物质热电联产最大的优势是稳定可控、可调度性强。农林生物质燃料可以储存,发电过程不受天气影响,可以根据电网需求灵活调节出力。热电联产同时提供电力和热能,能源利用效率高,特别适合工业园区、城镇供暖等有稳定热需求的地区。在需要集中供热的区域,生物质热电联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冬季供暖期还可作为重要的基荷电源和调峰电源。
不适用绿电直连、离网运行项目
额外性始终是CCER项目的焦点问题。第三批方法学正式发布在即,哪些项目能开发CCER?哪些企业是“最大受益者”?
多位受访者向记者分析,通过绿电直连、部分电量参与非电网交易和离网运行的项目被排除在纯农林生物质发电方法学适用条件之外。三个油田气田伴生气方法学的直接受益者则是伴生气的回收利用企业,集中在央企或大型国有企业,即“三桶油”。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副秘书长吴宏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这一方法学,适用于那些全电量并网发电或热电联产项目,且燃料只能是农业剩余物、林业剩余物。
总体来看,该方法学会促进该类生物质发电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国有及民营生物质电厂,还有燃料为农林生物质的锅炉的制造企业等,如秸秆收储中心、林业剩余物加工企业,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站、农业循环经济园区运营商等。
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通过绿电直连、离网运行的方式,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孟兵站向记者表示,此类项目无法开发CCER。
“本方法学聚焦适用于农业剩余物和林业剩余物的发电、热电联产项目,不包括直接掺烧畜禽粪污或采用畜禽粪污制沼气后发电、 热电联产的项目,也不考虑非全电量并网(如部分电量参与非电网交易或离网运行) 、仅供热不发电的项目。”张杰向记者强调,生物质发电方法学也不考虑采用定点种植园提供的生物质燃料。
张杰补充道,方法学设定基准线情景时,仅考虑项目活动所替代的提供同样电力和热力产品的替代方案,不考虑避免项目电厂使用的生物质废弃物的无控燃烧或弃置腐烂产生的减排,即忽略因本项目使用的生物质废弃物而避免产生的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简化了基准线论证和计算,也符合保守性原则。
而对于生物质发电企业,CCER的额外收益将显著提高行业积极性、抵抗生存压力。
据悉,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项目生物质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收、储、运环节复杂,投资建设和燃料成本高,存在因投资风险带来的投融资障碍。“方法学编制牵头单位调研最高年利用小时数超过5500小时且管理经营较好的头部企业的45个项目,其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皆低于电力行业的基准收益率8%,显示出较差的财务投资吸引力。”张杰向记者介绍。
具体来看,原料供给保障难是首要问题。“受农业季节性和地域性影响,原料收集储存不易,收购价波动大,且需‘先进先烧’避免腐烂自燃。”张杰表示,其次是供应链成本高企,“燃料成本占运营成本60%以上,收集、运输、存储、加工环节均有大量投入。”此外,热负荷不足制约发展,部分项目想从纯发电升级为热电联产,但面临用热需求不足、热网建设成本高的难题。
张杰指出,生物质发电收入除标杆电价外,主要来自于国家电价补贴,因此电价补贴政策的调整对项目收入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增强了其可信额外性。
“2020年三部委文件明确,生物质发电补贴按全生命周期82500小时或并网15年核定,到期后不再享受中央补贴。”张杰表示,目前部分项目已达补贴到期条件,上网电价从0.75元/千瓦时降至0.25-0.45元/千瓦时,收入难以覆盖成本,企业常年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孟兵站对记者补充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额外性论证还面临着具有地方特性的挑战,例如部分地区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电价补贴,可能使得项目在没有碳减排收益时仍具备盈利能力,从而可能使项目“双重获利”。
吴宏杰向记者指出,生物质发电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性。通过CCER项目申报,项目获得碳减排收益,经济性提高后,可以将部分利润传导到上游原料,解决部分原料问题,同时也可以刺激上游设备厂商提升设备转化效率以及装备智能化水平。
油气伴生气回收企业直接受益
最新征求意见的四项方法学,其中三项涉及到甲烷控制。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2023年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因此通过市场机制刺激企业甲烷减排成为控制重要的行动之一。
吴宏杰对记者表示,这三个项目涉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意义重大。据统计,全球有近2000×108m³伴生气直接排放或通过燃烧排放而浪费,因此伴生气体量巨大,未来减排规模较大,但具体到单个项目会较小,这是由这类项目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我国是全球主要油气生产国,伴生气排放量较大,2025-2030年中国油田气行业相关预估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油田伴生气产能为2500亿立方米,产量为2200亿立方米。每年因地域限制、分散的小油田烧掉的伴生气就高达10亿立方米左右。根据《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到2030年,中国计划实现陆上油气开采零常规火炬,并提高油田伴生气集气率至国际先进水平。因此,这三个方法学会极大促进中国甲烷排放控制目标的实现。
孟兵站对记者表示,这三项方法学的直接受益企业是油气伴生气回收领域的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油企,以及地方油田开发公司等。
为何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的方法学连出三份,分别解决哪些问题?
具体来看这三项方法学,孟兵站介绍,海上油田伴生气方法学,主要适用于海上油田项目,指油田开采过程中,油层间存在于石油共生的、伴随石油一起开采出来的气体,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主要用于生产管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产品或用于发电,由于项目位置特殊,对于项目处理规模没有要求。
相对海上油田伴生气方法学,陆上油田处理方式则更为灵活,回收的油田伴生气用途与海上油田相似,但陆上油田伴生气方法学主要针对难以回收、陆上位置偏僻、气量偏小的油田,且伴生气处理系统设计规模应小于等于3万立方米/天的项目。
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与油田伴生气处理方式明显不同,该类项目主要是在天然气井试气过程中,通过对试气放喷气进行回收,从而避免直接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产生减排效果。因此此类项目主要适用于常规天然气井、页岩气井和致密气井的试气放喷阶段,但不包括煤层气井的试气放喷阶段。
孟兵站表示,三项方法学都属于油气行业甲烷减排,但涉及的项目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项目减排量涉及的基准线情景不同,因此需要分别对待。
吴宏杰也解释称,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的方法学为何需要如此细分,是由于这三个项目场景类型不同,他们的基准线情景、项目边界、监测方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个方法学很难清晰描述,所以为了清晰地便于项目开发,进行了细分。(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