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人物 >  正文

最美基层环保人张之龙:萍水河畔“走河”人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1-06-24 11:06:30

字号

“河流是有灵性的。看到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就像看到自己的小孩一点点长大一样让人高兴。”在谈到近两年江西省萍乡市河流水质和周边环境改善情况时,张之龙笑着说。


谈起工作,作为萍乡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的张之龙嘴角总是挂着笑意,而他的秘诀,在于他四年来坚持的一件事:走河。


1.jpg

张之龙在现场拍照记录河流相关情况


走河,顾名思义,就是沿着河流行走,观察河流水质情况,排查河岸排污情况。三年时间,上千公里的行程,张之龙的足迹遍布萍乡市的各条河流和数不清的小沟渠。从对流域情况并不熟悉,到如今脑海中如有一幅全流域的水系图,张之龙用“走河”摸清了萍乡市河流的污染治理和保护情况,更对流域内的大小河流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为什么要采用“走河”这种看起来比较“笨”的办法呢?


“并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有自动监测站点,要想全面掌握流域的情况,就需要亲身去查看。”张之龙说。


而“走河”也并非像河边漫步一样惬意。有时,为了取样以供水质检测,张之龙经常会一脚踩进水沟,鞋子、裤子甚至衣服在“走河”之后基本都是湿的。有些沿岸企业会选择在下雨后涨水时偷排,张之龙就会在这时“走河”。但雨后河流水大湍急,也为“走河”平添了几分危险。


“走河”时也并非“一身轻”。张之龙会携带手机、相机、无人机和空水瓶等,如果遇到可疑点,他会第一时间记录、拍照、录视频,或者用文字记录详细情况和地点。如果发现水质和此前有明显差别,他还会用水瓶装水样回来给检测人员,出结果后再和工作人员一同分析原因。


一走就是四年,是什么驱动着他四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河边,用脚步丈量河流的生态环境?


“一方面,是工作的压力。有些情况如果不去了解,治理措施就不能制定。目前,我们还不能做到全部河流都装备自动监测站,因此不能只凭借监测数据,这样会遗漏一些信息。”


“另一方面,我从来不把‘走河’当成是‘工作’,因为如果没有‘热爱’,那工作只能是工作,不会让你有激情坚持下去。我把‘走河’当成了一种户外运动,一种爱好。”张之龙说。


“经过这么多年的‘走河’,我与河流之间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张之龙说,“这项工作有很多困难,但是这么多年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未来,我还会继续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