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区域一处海拔4800米的山顶上,矗立着一个直径6米的白色“圆球”。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系统。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获悉,经过5年技术攻关、工程建设,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研制成功。第三方测试结果表明,该发电机组发电功率、热功转换效率等各项指标,全面达到项目任务书要求。
8月26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海上压力最高的天然气开发井“深海一号”二期项目A12井(LS25-1-A12井)放喷作业取得圆满成功,测试产量超过预期。
今天(8月12日),我国建造重量最大的国际海洋油气平台——马赞油气集输平台在山东青岛完工交付,它的完工标志着我国大型海洋油气装备建造技术获得突破。
近日,由中国能建上海成套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型装备——国内首台年600吨级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DAC)装置“碳捕块CarbonBox”成功通过百吨级模块满负荷可靠性运行验证。
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总承包的全球首个百兆瓦时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项目近日正式投运。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光伏产业园区,建设规模为50兆瓦/100兆瓦时,由50台2兆瓦时智能组串式电池舱、600台200千瓦构网型电压源变流器组成。
在4102.8米海底挖“宝”,成功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该车较传统地铁车辆减重11%,将引领地铁列车实现全新绿色升级。
制造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碳酸酯需要用到甲醇,通过传统工艺制造甲醇的生产原料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原材料来制造甲醇,实现零碳乃至负碳生产?在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一条绿色负碳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5月28日凌晨,由中建二局承建的中绿电尼勒克县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320万千瓦光伏项目一期200万千瓦并网成功,装机容量为2000MW,每年将提供超30亿千瓦的清洁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