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观察】“种太阳” 富山乡——光伏发电照亮乡村振兴路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4-07 15:30:54

字号

释放生态价值 助力乡村振兴(三)


“种太阳” 富山乡——光伏发电照亮乡村振兴路


春暖花开日,农耕正当时。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天堂镇石海山村的这块土地却与众不同。它不长绿油油的新苗,只直直伫立着一片“铁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蓝盈盈的光。


图片1.png

图/永州网


这是该村神明塘的光伏发电项目基地。


据悉,类似这样的光伏基地,在宁远县大大小小的数十个乡村皆有分布。通过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当地不仅用上了清洁能源,群众收入水平也大大提高。


2.png

宁远县太平镇五里坪村水上光伏电站,光伏电板与青山、绿水、新农村交相辉映,呈现一幅绿色能源新画卷。黄春涛 李萍 摄影报道


将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转化为可供利用的清洁能源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而光伏正是肩负起这一使命的“光能使者”。


我国作为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光伏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22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392.04GW,其中分布式光伏157.62GW。2022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87.4GW,其中分布式光伏51.11GW。


农村充沛的土地资源和闲置的屋顶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提供了先天便利条件,成为光伏发展的重要地域。“千家万户沐光”既有助于国家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还能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造福亿万村民。


光伏发电照亮农村致富之路


“我现在做饭都用电,不用烧柴火,连液化气都不用了!”汪明全是安徽省金寨县首批光伏扶贫受益户。早在2020年,他就已经靠屋顶光伏的收入,把自家房子修了一遍。


3.png

金寨的一个光伏电站 图/信义能源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库区县,也是全国实施光伏扶贫最早的县之一,2014年便开始探索户用扶贫电站建设。


从最初怀疑“哪有靠太阳就能赚钱的好事”,到如今对光伏扶贫赞不绝口,汪明全的态度转变是每个金寨县村民的真实写照。2014年自筹投入的8000块钱,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回本,屋顶的近20平方米光伏板依然在稳定地带给他收益。“已经连续拿到了几年的发电收益,每年3千多元!”汪明全带满意地说。


如今,金寨已形成独立户用、独立村级、户户联建、村村联建、村户联建、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模式,山间、屋顶的深蓝色光伏板也成了大别山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个贫困发生率曾达22.1%的地方,早已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迈进全新发展阶段。


4.png

金寨县 图/中国电力报


光伏产业在扶贫方面的探索,深受国家重视。


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将光伏扶贫确定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


随着一系列中央政策的出台和地方政策的跟进实施,这种“输血”与“造血”兼顾的长效扶贫方式在大江南北全面开花,一片片光伏面板犹如一棵棵向日葵,不仅种在了贫困地区的田野、院落、屋舍,更种在了贫困户的心里。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636万千瓦,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每年可实现电费和补贴收入约180亿元,相应安置公益性岗位125万个,光伏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因地制宜创新光伏发展模式


光伏致富若想取得更大的成效,不仅要迈开步子,更要蹚出路子。目前,各地都在结合实际探索,以“光伏+”为着力点,开创更多业态。


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太平镇五里坪村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排排光伏板整齐的列队在水面上,板下的阴影里不时可以窥见鱼儿游动的身影。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既节约土地资源,又达到了蓄水灌溉、养殖和发电并行发展。该光伏电站自2019年12月投产以来,年发电量2100万度,收益达1365万元。


5.png

图/江西日报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牧光互补”光电园区,碧绿的草场、深蓝的光伏板、洁白的羊群勾勒出田园牧歌般的美丽画卷,让人再难回忆起那片荒漠化率高达98.5%的茫茫戈壁滩。为了防止大风沙石损坏光伏板,工作人员撒籽种草,本未抱太大希望,没成想这片贫瘠土地上的草却长疯了。“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风对植被的影响,我们日常清洗光伏板的水会流至地表,对草地又有一定的滋养作用。”黄河水电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朱明成如此解释。草长起来了,沙也固住了,但新的麻烦也随之而来——草杂乱无章地生长,遮挡住光伏板,降低了光伏板发电的转化率。于是工作人员又免费修建了4座羊圈,邀请牧民前来放羊。如今,塔拉滩的羊、草、光伏已经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海南藏族自治州能源局局长张振飞说,“现在的塔拉滩不仅有8000万度的年均发电量,还实现了园区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率也恢复到80%,土地荒漠化得到遏制。每年的牧草产量达到11万吨,存栏的‘光伏羊’达到两万多只。”


6.png

图/网络


在湖北省罗田县李婆墩村,占地400亩的“农光互补”羊肚菌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碌着。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涛说,打田除草、挖沟排水、播种养护都需要人工,高峰期一天用工100多个,全部聘请村里的脱贫户、老人和妇女。一年下来,公司支出务工收入120多万元。村民易水英和老伴经常在羊肚菌基地打工,一年下来挣了1万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净收入有1.5万元。


7.png

图/中国电力报


因地制宜,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农业、牧业等高效有机结合,发展板下经济,形成更加丰富的创收模式,不仅充分挖掘利用了资源,更延伸了收益链条,带动当地就业,让百姓获得更多实惠。


“千家万户沐光”助力能源转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


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提高农村绿电供应能力,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积极推动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建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部署,“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光伏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备受重视。在农村发展分布式光伏,不仅可以有效助力乡村脱贫致富,还能促进能源转型,从多方面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8.png

图/新华社


农村光伏建设以绿电的推广使用为抓手,有力扭转了“家家有炊烟,户户污染源”的农村原有能源消费模式,对于推进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减排,增进群众生态环境福祉,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模式大大减少了输电损失、节约了输电成本,助力农村电网改造,为改善农村电网基础稳定性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整治乱象才能更上层楼


号称光伏发电不仅能自用还可以卖钱,让你签合同、租设备、办贷款。看似贴心的一条龙服务,一通操作下来,却只换来以次充好的劣质设备,没用多久便坏了。上报维修无人理会,即使来修也要索取高额维修费用……随着农村光伏建设的大力推广和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种种问题也逐渐暴露。


市场泥沙俱下,设备良莠不齐。一些商家为了短期利益,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一块板子,半边是泡沫的都有。”


据光明日报报道,分布式光伏设备普遍存在质量差、光伏板严重老化、设备组件频繁故障等问题,光伏项目发电效益逐年下滑,提升光伏发电效益和使用寿命是已安装群体重点关注的问题。有村民表示,每年发电量已经从最初的近万度下滑到仅剩6000度左右,加上设备故障频出、维修费用高昂,发电收益已经几乎入不敷出。


另外,每季度都需要偿还贷款,能否回本成为他们的主要担忧之一。在被问及能够接受的最长回本时间时,仅有15%的受访农户能够接受回本时间超过5年,而当前的实际回本时间为6—8年,村民预期与实际状况的差异成为必须重视的一大难题。


管理混乱,常态化维护缺失。维修不及时、索要高额维修费、检查敷衍了事甚至没有检查……在光伏运维保障工作中,政府与企业普遍存在缺位现象。


据光明日报报道,超过50%的已安装村民反映政府或企业上一年度从未进行光伏组件设备检查回访,32%的受访用户反映政府或企业上一年检查光伏组件的频率仅为1—2次。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企业安装后倒闭,遗留一大批“孤儿电站”的现象,村民对于智能电网操作能力弱,设备发电量、补贴金额、发电收入大多“一问三不知”。


由于无人维护,村民容易形成“光伏骗局”等误解,产生抵触心理,阻碍进一步推广安装。笔者在某浏览器以“农村光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关于科普“光伏骗局”的资讯数量多且位置靠前,可见受害者众。加强企业对光伏设备的后期维修管理、完善光伏使用体验,成为已安装农户的一致诉求。


9.png

10.png

农村光伏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持之以恒的长期性工作。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扰乱市场,不利于光伏在农村的推广。为此,笔者建议: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入村宣传企业资质审查力度,防止以“一次性买卖”为目的的黑心企业扰乱市场。建立健全光伏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严格限制失信企业进入市场,优化市场环境。


加大行业规范力度。严格规定并落实光伏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各个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健全完善部门监管、专业运维、日常管护“三位一体”运维机制,督促企业及时履行维护保修责任,推动光伏运维管理标准化、费用透明化。


加强光伏科普宣传。以村为单位,广泛开展光伏科普工作,深入普及绿色低碳理念,逐步提升村民对光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基础的光伏维护知识和电网操作常识。积极拓宽村民光伏使用反馈渠道,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



从户用光伏,到漫山遍野成为蓝色的海洋;从每天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到一度度电量把农民的腰包鼓起,在中国的大地上,光伏已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插上绿色低碳的新能源翅膀,点亮越来越多百姓的小康梦想。


来源:综合整理,图文侵删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