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碳普惠合作网络首项研究成果发布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2-06-16 09:50:55

字号

6月15日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数字碳中和专项基金、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和碳中和国际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image.png


这是碳普惠合作网络的首项研究成果。《报告》梳理了国内外数字技术企业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的案例,并通过全国7369份有效调研问卷,了解公众绿色出行的认知行为与偏好,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助力绿色出行的观点。


《报告》发现,全国50.6%的受访者在日常出行中会选择包括地铁和公交在内的绿色出行方式。


image.png


6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响应城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碳行动”,转换高碳出行方式,选择更加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image.png


47.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出于低碳环保的考虑,选择绿色出行。


image.png


在“地图应用中哪些现有功能让你选择绿色出行”问题中,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碳普惠平台对其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具有激励作用。


image.png


在“地图应用新增哪些功能会让你选择绿色出行”问题中,调研发现,将个人减碳量赋予一定的交易属性对受访者吸引力更强。67.7%的受访者认为地图导航应用中新增个人减碳量可以用来交易,或兑换等值礼金、消费券等这一功能,更能够吸引其选择绿色出行。57%的受访者认为建立个人碳账户展示个人减碳量也能刺激其绿色出行意愿,48.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个人减碳量捐赠给公益项目,碳普惠的激励措施和绿色出行得到朋友和社会认同可以让激励用户选择绿色出行。


image.png


作为碳普惠的重要场景,绿色出行依靠数字技术打造的碳普惠平台,对助力低碳生活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引导公众参与碳减排、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城市“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报告》研究绿色出行案例发现,以腾讯地图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具,有助于绿色出行的普及和城市“双碳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已成为促进绿色出行的主要手段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深圳市民通过腾讯地图绿色出行平台,搭乘公交和地铁绿色出行,全年实现减少CO2排放约50万吨,相当于约42万辆燃油车(排量1.5L)停驶一年的减排量,或约3.5亿棵树、8万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一年产生的碳汇量。


最后,《报告》对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给出了展望和建议。建议向公众推广和普及绿色出行数字平台,应用“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全民行动”的多元化碳普惠机制,打造更多趣味化的数字减排及记录工具,扩大激励范围,提高激励力度,激发居民绿色出行意愿,促进城市低碳化、绿色化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共分绿色出行与“双碳行动”、数字化工具与公众绿色出行、绿色出行场景与碳普惠创新模式探索、公众绿色出行行为调研、结论与展望五个部分,是碳普惠合作网络首项研究成果。


“碳普惠合作网络”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合作发起创立。碳普惠合作网络是自发自愿、非赢利的协作机制。今后,合作网络将利用合作机制,在碳普惠课题研究、宣传教育、试点示范、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并积极建言建策,为推动全国碳普惠工作开展发挥促进作用,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激发全民绿色低碳生活热情,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