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荒漠 >  正文

绿染秦东绘锦绣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1-04-08 15:28:53

字号

十二.jpg

      三月十二日,合阳县干部群众和志愿者参加植树活动。


      春风和煦的三月,秦东大地上处处可见植绿的身影。无论是在秦岭北部浅山,还是在黄河沿岸沟壑,渭南人民用实际行动持续奏响“推进新时代渭南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乐章。


5年造林260多万亩


     挥锹、扶苗、培土、浇水……3月12日,渭南市1500余名干部群众在临渭区罗家村双创基地自行车慢道两侧,参加了2021年市级义务植树活动。经过一上午努力,大家共栽植樱花树、红叶李4600余株。


     像这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渭南市每年都会开展很多次。据统计,2020年,渭南市共完成营造林74.37万亩。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中央财政补贴造林等重点工程完成“四荒地”治理27.17万亩,区域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控制,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增强。实施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38.27万亩,林分生态功能得到增强。渭南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如期启动,6个县(市、区)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67个村庄被国家林草局授予“森林乡村”称号,城乡绿化均衡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渭南是陕西的农业大市,林地面积较小,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四荒地’绿化为主战场,做到了持续增绿,这体现了全市上下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渭南市林业局副局长刘魁梧说。


     为努力建设陕西绿色“东大门”,“十三五”以来,渭南市先后实施了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美丽渭南建设”道路和村庄绿化提升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67.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85%,渭南绿色底色初步形成。全市森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未发生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病虫害,造林绿化成果得以巩固。


美了山水,富了村民


     “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沟壑纵横难觅绿色、漫天黄土飞沙走石是许久以前人们对渭北的印象。


     3月15日,记者驱车来到合阳县,道路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漫步九龙广场,湖岸与绿化带相连,令人心旷神怡。目前,合阳县林木覆盖率达36.5%,城区绿化面积32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另外,合阳现有花椒16万亩,年产值约4.3亿元;核桃8万亩,年产值约2.4亿元;建成油用牡丹2万亩,年收益约1亿元……林业产业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近年来,渭南市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生态脱贫、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件大事,大力推动冬枣、核桃、花椒、柿子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依托合作社、涉林企业和农户等,在深入推进造林、护林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林特产业占林农收入比重进一步加大。全市已发展干杂果经济林281.2万亩、苗木花卉18.57万亩、林下经济15.6万亩,2020年林业总产值达146.1亿元。


     “十三五”以来,渭南市还完成退耕还湿5.7万亩,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69.4%,湿地总面积和保护率均居全省首位;完成道路绿化提升1.28万公里,建成中心城市生态绿廊6400亩,打造黄渭洛及其支流滨水绿色长廊870公里,绿化村庄1618个。以合阳2万余亩环城生态防护林建设、蒲城唐陵景区1.2万余亩困难地造林等工程为代表,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渭南造林绿化样板工程不断涌现。


实现森林与城市共融共生


     今年是渭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起步之年。3月10日,记者从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渭南今年将完成人工造林24.6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27.2万亩、退化林修复5.15万亩、森林抚育18.2万亩,育苗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0万株。


     “我们将通过加快重点区域生态重建和修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进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建设等工作,强化森林管理。”渭南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卢益民说。


     2月23日,渭南市林业工作会召开,安排部署造林绿化特别是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完成春季造林绿化6万余亩。


     下一步,渭南市将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编制《渭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渭南市着力补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短板,重点推进秦岭生态保护修复、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市中心城市生态绿廊林带项目以及森林乡村建设等,大幅度提高城乡森林植被覆盖率,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穆骋 文/图)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