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至13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其中,“十三五”规划明确的9项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也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阶段性目标,必须要确保完成,并且还要做到环境质量只能持续改善,不能倒退变差。
同时,对于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自然生态保护、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核与辐射安全等其他指标,也要力保如期实现目标。
“我们的目标中有两句话。”李干杰在会上着重强调,“因为9项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很多地方在2019年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但不能完成任务就松懈了,因此今年的目标中还有一句话,就是环境质量只能持续改善,不能倒退变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
为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李干杰说强调,必须坚定必胜信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注重方式方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格禁止“一刀切”,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于最不利的情形做好工作安排部署,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会上获悉,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在蓝天保卫战中,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继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开展煤电机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大力推进“公转铁”,严厉打击非法黑加油站点和劣质油品。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在碧水保卫战中,基本完成899个县级水源地3626个问题环境整治任务。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899个黑臭水体消除2513个。全面完成长江流域入河、环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推进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完成2.5万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在推进净土保卫战中,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固体废物实际进口量同比减少40.4%。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清废行动2019”发现的1254个问题中1163个完成整改。深化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在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方面,推动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勘界定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命名表彰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方面,高效运转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发布《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核电厂和研究堆运行状况良好、建造质量受控。
此外,在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方面,开展重点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试点。初步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海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基本按期办结群众举报53.1万件。生态环境部直接调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8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