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绿洲论坛隆重开幕
李慧李沛文费维扬赖远明南志标谢铭潘燕荣吴松弟
郑光兴石卫东陈克恭王开堂黄泽元徐永成等出席
8月8日,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宜居宜游”为主题的第四届绿洲论坛在中国·张掖绿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旨在把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论坛将围绕张掖绿洲与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建设与丝绸之路古城邦文化弘扬创新,生态产品的内涵、外延及其市场化研究,发展生态经济与宜居宜游产业开发,生态屏障建设与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与绿洲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慧,省政协副主席李沛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费维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赖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系统研究员南志标,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研究员谢铭,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潘燕荣,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松弟,《经济日报》社副秘书长郑光兴,甘肃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卫东,市委书记陈克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开堂,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泽元,市政协主席徐永成及参加祁连山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和丝绸之路古城邦学术研讨会的代表,省上有关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领导、专家,市上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出席开幕式。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李登海为论坛发来贺信。各县区及市直各部门负责同志,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省市各大新闻媒体记者共260余人参加开幕式。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慧作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研究员谢铭和市委书记陈克恭分别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泽元主持。
李慧讲话时指出,当前,甘肃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黄金时期。对我们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省份来说,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和发展不足的矛盾,对资源和能源的保障、对生态和环境的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李慧强调,近年来,张掖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的资源禀赋,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取向和着力重点,在全力保护祁连山和黑河生态、促进自然生态持续修复和好转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彰显“多姿多彩多优势”特色风貌,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步伐,为绿洲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希望张掖以绿洲论坛的举办为平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绿洲生态保护的成功经验,深入探讨绿洲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为西部绿洲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国内外绿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绿洲论坛作为利用科技文明、发展绿洲经济的重要平台,主题愈加突出,特色非常鲜明,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日益广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论坛成果的加速转化,有张掖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先行实践,张掖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绿洲地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铭在致辞中说,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心甘肃生态建设与保护。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甘肃列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求要着力实施以节水和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省的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贴合自身实际、具有甘肃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张掖经过多年的精心探索,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的城市定位,确定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建设目标,即山、水、林、城、人和谐的道路,水在城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山水辉映的生态城市特色和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和谐城市形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国科学院围绕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研发部署了较强的研究力量,经过几十年艰苦探索,在沙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绿洲高值农业等研究方面形成较强的科技优势,为河西地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建设和绿洲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张掖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开展院地合作的起源地,双方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既有产业开发对策,高技术、生态保护等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所属研究所和专家到张掖开展深入广泛的院地合作,对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更好的科技支撑。谢铭指出,本届绿洲论坛的举办将会进一步加强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思考,对正确处理人与绿洲、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新张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诚希望借助绿洲论坛这一平台,深入进行研讨交流,为解决绿洲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建,一起建言献策,贡献智慧的力量。
陈克恭在致辞中说,三年前的今天,面对如何使人工绿洲与天然湿地能够维持一个耦对平衡态而存在,如何使人工绿洲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属性不至于破坏这个平衡态,以保持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绿洲论坛在张掖应运而生。三年来,论坛先后以“生态可持续·绿洲更和谐”、“绿洲·生态·发展”、“生态经济·宜居宜游·转型跨越”为主题,汇集高端智慧,凝聚各方共识,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指导。在论坛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张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方向由抽象到一般、路径选择由一般到具体、产业培育由概念到定位的探索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的资源禀赋,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的发展理念,培育壮大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发展目标。现在我们的工作任务更加具体明确,那就是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四张靓丽名片。总之,我们全部工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兴于生态、立于经济、成于家园”。
陈克恭指出,生态简言之就是生命系统的平衡状态,生态文明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生命系统平衡态的平衡水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预示着人类对生命系统平衡态的破坏能力会愈来愈大。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把这种能力的使用限制在不至于打破生命系统的平衡态这个基础之上,因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张掖是一个典型的绿洲城市,借助绿洲论坛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用生态文明理念武装头脑、引领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这一流域因其复杂性、完整性和封闭性,可称之谓地球这个湿地星球的模拟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洲论坛既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地方党政领导秉持“兴于生态、立于经济、成于家园”理念谋划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聚集各方智慧力量探讨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科学峰会。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把绿洲论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益性高端会议品牌,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命系统的耦对平衡维护好,为促进绿色发展、提升民众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 陈露)
作者:张掖黑河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