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红碱淖的最大危难是水资源减少,严重一些讲,是面临着干涸的威胁!”神木县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杨凤鸣如是说。
神木县相关干部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红碱淖水面蒸发量与补给量基本平衡,水位基本保持不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受气候和持续干旱影响,红碱淖水位开始变化,雪上加霜的是,一些地方于2006年在红碱淖上游打坝拦截了营盘河,2009年又在蟒盖兔河截流并建造地下水库,直接拦截了红碱淖的两条主要补水河流,综合因素导致红碱淖水位年均下降20厘米,水域面积已由原来的10万亩一下子缩小到现在的7万亩以下。
让人心痛的是,有的单位又将化工厂、焦化厂碱性废物堆放在了红碱淖流域区内,这些废料长久不清理,经雨水冲刷后,污水排入湖内,致使红碱淖的水质逐渐受到了污染。杨凤鸣告诉记者,水位下降,水质污染,让红碱淖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目前红碱淖风景区的鸟类逐年减少,丰富的鱼类资源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红碱淖旅游发展前景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别让大漠神湖以泪拭面
从沼泽地到以水称奇的旅游胜景,是大自然赐给毛乌素沙漠的厚礼,也是榆林旅游业正式走向市场的成功杰作。为了将红碱淖打造成陕西旅游业的一颗明珠,各级政府为其提供了大量政策和资金支持,红碱淖景区的建设和运营队伍也不负厚望,景区内齐全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国内外专家也普遍看好红碱淖的发展前景,认为它在全国景区建设中已形成更多的特色。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如果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对红碱淖的水源加以保护,任其补给水源随意拦截,红碱淖终将干涸,具有国家级优势的红碱淖湿地也将不复存在。记者在采访时,神木县有关方面和红碱淖管委会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紧急呼吁:要想让红碱淖能够永远存在下去,并发挥良好的旅游价值,就必须尽快解决水源问题。他的建议将现已拦蓄的水源开闸放流,恢复红碱淖原生态风貌,并根据湿地保护有关规定,拆除红碱淖周边一切非法建筑,为红碱淖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千万别让大漠神湖以泪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