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9点左右,湘江汨罗市屈原镇水域发生一起撞船事故,所幸船上无人死亡。9个小时以后,海事部门又接到一起水上事故报警,一艘运沙船连撞3艘船舶,一人落水后至今下落不明。
湘江汨罗水域采沙运沙业从2008年开始陡然兴盛,推动行业热涨的是至少300%的利润。高额利润背后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对航道、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带来的隐患,一方水域呈现采沙乱象。
实习记者张振实习生王浩明本报记者张祥汨罗报道
逃离:“大家快往船头跑!”
19日晚上9点左右,“祥兴6号”运沙船在湘江屈原镇水域航行。距离事发地点10多里处船上雷达就显示有船只在河上不动,船长聂德安察觉到了后,以为是施工船在作业,因此没有过多考虑,又正打算去洗澡,就吩咐副船长刘云福驾船。
“晚上视线不是很好,工程船上又开着‘耀眼’的施工灯,扰乱了我们的视线,后面还拖着一条运沙船,不知道他们是在施工还是航行。我们就放慢了速度靠江边左侧行驶,发出了绿色信号灯示意。”刘云福说,“由于工程船突然由南往北滑江而过,占据了大半个江面,我们的船躲避时被拖着的运沙船撞出个大洞,当时就进水了。”
“发现船被撞了个‘大窟窿’,我就赶紧加油门,3分钟不到,就把船开到岸边,但船体进水严重,靠岸几秒钟船就侧翻了。”聂德安说,“被撞时,我们船上还有几名船员在睡觉,相当危险。”被撞时,刘只说了一句话:“船要沉了,大家快往船头跑!”
背后:高额利润下难顾风险
“沉船事故是一起偶然事件,但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汨罗市屈原管理区海事处主任肖木生如此评价这两起接连发生的事故。被撞沉的“祥兴6号”自卸舶是无证经营,在屈原管理区水域,和它一样无证经营的采沙、运沙船远不止一艘。一位挖沙工人说,很多挖沙船老板根本不具备营运资格,造好船就往水里送,“没日没夜地工作”。
这背后有巨大的利润驱使。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鄱阳湖禁止采沙以后,来汨罗采沙的船只迅速增多。每条采沙、运沙船制造成本至少是400万,大型船只的造价可达1000万。但采沙利润率至少是300%,若投入400万制造一艘船,只需要一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能收回全部成本,并实现盈利。
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越来越多采沙船往汨罗水域聚集,“采沙船都往有好沙的地方靠拢,不会固定在某个区域。”采沙船的工作间距越来越小。而多数船只比标准船只薄很多,所以安全性较低。
随着采沙、运沙越来越热,该行业对船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手是技术工,好船工需要多年行船经验。普通水手上升一个等级,至少需要2年,但实际上很多水手都没有足够的经验。”但需求增大之后,不少普通水手迅速“成长”为驾驶员,造成船工素质普遍偏低。该知情人打了一个比方:“这就相当于轿车司机去开大货车。”
“这片水域常年有采沙运沙船工作,没有人限制采沙时间和采沙量。”昨日下午。记者在出事水域看到,短短2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几十艘大型挖沙船(工程船),从江里挖出的沙子堆在岸边,像一座座耸立的小山。
担忧: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肖木生称,采沙运沙船盲目发展,对航道、堤坝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挖沙作业必然造成河床下切,支流的水位降低,造成流域内地下水位降低,“这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按照规定,采沙运沙船首先需要通过海事部门批准才能开始造船,“但很多船老板先造船再申请审批,甚至强行下水,完全绕开海事部门的监管。”知情人士透露。
肖木生说:“很多隐患目前还没浮现,一旦出现就很难收场。”
21日下午,记者离开汨罗时,“祥兴6号”的股东们为沉船之事吵架了,他们担忧的不只是损失问题,还有将来的出路。
(本文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