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作为工业集聚与经济活力的直接载体,正迈向零碳化转型,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通过绿色能源、智能技术及系统化解决方案,零碳和低碳园区正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前沿阵地,并催生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新机遇。未来中国应围绕高科技、多方利益共同体、本土化三大关键词,打造示范项目,推动本土与海外园区低碳发展。这一转型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气候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这里是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管道公司”)乌鲁木齐作业区(以下简称“作业区”),它是西气东输二线、三线新疆段的重要节点,如今这里多了一张新名片:全国首个长输天然气管道零碳工厂。2023年12月,该公司通过中国船级社“零碳工厂”二星认证,为能源基础设施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近日,深圳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绿交所”)正式为低碳登山先行者迟永军颁发“珠穆朗玛峰攀登活动碳中和证书”,该证书见证了其在国内首次以碳中和方式成功登顶珠峰的卓越实践。此次实践不仅是我国在高海拔探险活动中对碳中和的重要探索,也为户外运动与绿色低碳的融合提供了示范样本。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近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远景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简称《导则》)正式进入研究制定阶段,预计在年内出台。作为我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国家标准,业界普遍认为,《导则》的制定对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为我国零碳园区建设提供范本和指导,向世界输出可复制的“中国样本”。
“零碳园区进入国家顶层设计,释放了三个关键信号。”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杰在新华网“碳路者说”节目中深刻指出:“它彰显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推动能源消费侧转型倒逼供给侧革命,更将培育国内绿色低碳新市场。”
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常州市近零碳试点园区奖补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对经申报入选常州市近零碳园区试点计划的园区,分阶段给予建设补助和绩效奖励两类,补助或奖励金额分别为50万元。
6月5日,中国国家地理与宁德时代在北京市联合发布首批《“零碳”目的地·先锋榜单》。该榜单以系统性减排为核心评价体系,旨在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区、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山风景区、长白山华美胜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成为首批入选的5个零碳实践标杆目的地。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相关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建立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6月3日,内蒙古发展改革委联合内蒙古能源局、工信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3个阶段性目标:2025年,先行启动零碳园区建设申报遴选,确定20个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名单,争取创建一批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到2027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发挥试点带动效应;到2030年,零碳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更多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零碳园区,相关政策机制、技术路径、标准规范和运行模式更加健全,零碳园区成为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新引擎和新增长点。
张军涛表示,零碳园区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是国家 “双碳” 战略从宏观目标向具体行动落地的重要标志。这一部署不仅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明确了转型路径 —— 通过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调整、技术创新应用等系统性变革,以园区为单元形成减排示范效应,更释放了政策倾斜信号,引导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集聚,激发绿色产业发展活力。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个体努力。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海上论碳会客厅之绿色数智医院主题研讨会获悉,全国首例个人碳抵消日前在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