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这个话题近日频频冲上社交媒体热搜。从“垃圾过剩”到“垃圾不够烧”,垃圾焚烧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垃圾焚烧发电厂下一步该怎么走?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但大多数塑料不易分解,导致废弃塑料难处理难回收,长期滞留于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环境治理难题。我国科学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给混合废塑料“做体检”,以识别塑料内部关键化学结构,从而为其“定制”催化转化方案,将其变废为宝,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这为塑料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新路径。这一研究成果25日晚在《自然》杂志发表。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泥的产出量也与日俱增。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位于污水处理链的末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不断提高,如何处理污泥逐渐成为污水处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行业正迎来动力电池回收高峰。近日,全国首个以省级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的回收利用专项文件——《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记者获悉,《办法》聚焦产业安全、环境治理与资源效率三重目标,围绕“堵漏洞、建网络、促规范”发力,加快推动全省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由“污染源”向“资源池”转变。业内人士表示,在全国新能源车电池进入退役高峰期之际,四川此次新政有望为全国电池回收利用做出有益探索。
建筑垃圾不再是只能填埋的废物;曾经的“垃圾山”每天可产生90余万度电;垃圾分类成为新的生活风尚……在南昌,一场以“无废城市”为名的美丽建设,正为生态增颜、为发展扩容。
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基础上,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7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近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江川-通海-华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该垃圾焚烧项目全面进入生产运行阶段。
固废处理需要“硬科技”支撑。“自主研发的含铜多金属危险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胡显春说,这项技术应用可以减少矿山开采冶炼,相当于新造了多座“城市矿山”。2024年,该企业共收集危险固废27.8万吨,产出金属铜3.7万吨、建材原料17万余吨,固废减量90%以上。
2025年6月2日,瀚蓝环境(600323)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展的公告,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所有条件均已达成或被豁免,计划生效;标的公司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自2025年6月2日下午4时起于香港联交所撤销上市地位。
5月28日,长江证券发布环保行业报告。垃圾焚烧企业拓展供热成效显著。为应对国补退坡,规避垃圾处理费调整不及时造成业绩压力的风险,较多垃圾焚烧公司自主增加供热业务,在发电基础上,利用余热蒸汽向周边工业园区或企业供热。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垃圾焚烧企业在供热领域拓展成效斐然,如中科环保2024年供热量同比增57.3%、绿色动力/瀚蓝环境2025年第一季度供热量同比增97.1%/58.9%。本报告将聚焦分析垃圾焚烧供热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