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沙化土地最为集中、沙害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区之一。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发展,也关系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工程,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837.56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近日,《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实施。为推动《规划》贯彻实施,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对《规划》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3亿亩,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等一系列目标任务。
2020年起,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中国•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指数报告》,系全国首支能源经济综合评价指数。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以全域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为方向,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的力度、深度、广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根本上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日前,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阿拉尔市首次尝试利用大型固定翼飞机对当地5万亩沙漠进行飞播植树作业。
“天下黄河富宁夏”,横贯中卫182.4公里的黄河,安静平缓,成就了中卫“沙漠水城”的称号,也造就了这里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一片土地,因黄河而兴,也因黄河而灵秀。
近年来,新疆玛纳斯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天山北坡河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形成了“河谷治理+荒坡造林”的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内蒙古磴口县依托乌兰布和沙区及环沙养殖带的地域资源优势,统筹推进草业、牧业、奶业、产业“四业同兴”,打造种养加一体化全程有机乳品产业链,形成了内蒙古西部独有的沙漠有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