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人们印象中的“不毛之地”。9月8日,记者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主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沙漠中向阳追光,这片曾经最贫瘠的土壤正生出绿意葱茏和黄金万两。
2022年初,由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牵头研发的“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开启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库布齐沙漠产业化推广基地是该项技术推广面积最大的项目基地,面积达1.02万亩,乌兰布和沙漠则是该项技术的最早中试基地,无论是库布齐还是乌兰布和,昔日的沙漠已成绿洲,还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白芨滩林场发展起4大支柱产业,种植林果、苗木、蔬菜,还建起了奶牛养殖场。白芨滩的变化不只是沙漠变绿洲,治沙工人也兼职产业工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这里原本沙丘纵横,经过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整体好转、生态改善的良好态势。
眼下,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巴州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的750亩文冠果陆续成熟。这些绿色的植被,为连绵起伏的沙漠增加了绿色,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作为绿色硅砂产业主要承载地的彰武经济开发区,短短数年发展到84家企业,成为“两山理论”践行、转化的“主阵地”。硅砂产品从单一的擦洗砂、焙烧砂发展到人造砂、3D打印砂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
近年来,一七○团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沙棘产业,着力打造“种沙棘、保生态、抓产业、促增收”良性发展的循环产业链条,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提起牛奶奶源地,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牧场。或许你还不知道,如今沙漠正在成为奶源地,源源不断产出优质奶源。
新疆荒漠化防治还与发展沙产业结合。建立种质资源汇集、新品种试验、优良品种采穗、良种苗木培育为一体的科研与繁育基地;依托国家沙漠公园,沙区旅游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在戈壁沙区建设大型光伏基地314.4平方公里,发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4086万千瓦,新能源年发电775亿度,实现沙漠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当记者站在宁夏腾格里沙漠极目远眺,一块块光伏板鳞次栉比,犹如蓝色的“光伏海”,蔚为壮观。阳光下,深蓝色的光芒与金色沙海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