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2019年以来累计整合投入中央、省级(包括市县)各项资金28.6亿元,截至2022年底,共整治与修复海岸线127公里,通过清退养殖塘、养殖滩涂,为红树林等滨海湿地让路,全省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地处热带的海南岛,红树林经历了从破坏到保护的历程。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的重视和行动,“海上森林”生机重现。
春日的衡水湖渐渐热闹了起来,百余只小天鹅迁徙至此,或驻足停留、或嬉戏觅食。鸟鸣声、风声、水声交织,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沪苏浙交界处的元荡,宛如一块翡翠,镶嵌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这块“世界级的好料子”,最近有了新功能:面积约720亩,衔接河、荡、林、田、草等空间,横跨元荡一期、二期生态岸线3.1公里的一片生态修复基地、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已设立。
为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青海代表团建议,加大对青海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支持力度。
为进一步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都昌县通过在鄱阳湖区人工繁育苦草,推进退化湿地和重要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恢复。
生态环境部日前正式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生物堆》。据了解,《规范》由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起草,是我国首次发布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国家标准,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
江苏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早在2016年就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其中南京市已建设两批5家生态环境修复基地,着力打造长江生态修复基地之链。
目前,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任务完成9成以上,推动解决了2万多个污水乱排问题,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地区开展“三磷”专项整治回头看,推动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改和彻底解决。
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修复。地处中国地理版图核心腹地的陕西省,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陕西省是如何开展湿地修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