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院承担的青海省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成效监测项目正式启动,此监测旨在借助最新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探索防沙治沙与科技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有机融合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顺利结题,标志着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技术取得新突破。
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也是一个碳排放强市,主要产业仍集中在煤炭、冶炼、能源、建材等资源加工型工业领域,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仍占较大比例。
4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市全面强化森林火情火灾防控部署,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市森林防火形势总体稳定。
近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专题指出,2022年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区域性突发事件,导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减产1.3%。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与日冕观测组在大振幅暗条振荡研究中获得新的观测结果,相关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在保护和研究的进程中,德宏州相关部门着手重点物种监测,成功回收保护区“秘境之眼”红外相机照片及视频22万余份,通过这些资料共监测到79种野生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有数据显示,我国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春耕春播和春管工作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开发出神经网络以监测火箭发射的准备工作。研究人员称,最好用视频监控摄像机拍摄火箭准备的技术操作过程,然后使用神经网络分析所获取的画面。神经网络可在接收视频流的过程中跟踪检测对象。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的“碳星”,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它将使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