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沱镇积极开拓思路,抓住机遇发展果树经济,培育百年龙眼品牌,并通过农文旅融合带动村民致富。多年来,南沱龙眼主要以鲜果采摘为主,每到采摘季节,总能吸引许多市民前来采摘体验。
商务部8月15日召开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助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表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
8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许瑾介绍,作为全国第二大龙眼主产区,目前,广西龙眼种植面积约133万亩,年产量约62万吨。
有着“中国山核桃第一村”美誉的梅村村,2022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全村共有山核桃经济林4万亩,村民收入90%以上来源于山核桃产业,家家户户都有致富的“金果果”。
据介绍,台山市目前龙眼种植面积达12000多亩,台城、四九、三合、北陡等镇(街)种植面积均超1000亩,果园种植的品种以石硖、储良为主,而当地农村自然生长的土龙眼品种有“牛眼”“鸡眼”“水眼”之分。
夏津每年产出椹果14000吨,其中古桑椹年产7500吨,鲜果销售量3000吨左右。近年来,夏津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夏津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产值2亿多元。
坚果满山坡,养殖智能化……近年来,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大力发展坚果、生态牧场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文化旅游同步发展,通过联农带农助力村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一款农业产品要进入高端市场,首先需完成商品化,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标准化。近期,广东东莞《厚街冰荔荔枝》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这是自2008年冰荔荔枝被认定为荔枝新品种以来,国内首个关于该荔枝的产品质量标准,也是继东莞地方标准《冰荔荔枝栽培技术规程》之后,又一项关于冰荔的团体标准。
初夏时节,正是蓝莓成熟季。走进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蓝莓种植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紫中带红的蓝莓挂满枝头,外面还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果霜,让人垂涎欲滴。
荒山坡种出“致富果”。自发展桑葚产业以来,该村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余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强特色种植产业,利用荒草坡地做文章,发展壮大生态观光旅游,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钱包越来越鼓!”贾国庆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