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茶叶 >  正文

昆明力争今年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来源:昆明日报 时间:2025-04-29 10:27:03

字号

19081745872009366.jpg

宜良县匡远街道宝洪茶采摘。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昆明不仅有茶全产业链,更有云南乃至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名茶、第一个红茶厂等。”近日,昆明市农业农村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处处长李一果介绍,近年来,昆明市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茶产业全链条升级,“茶味”渐浓。2024年,全市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98.65亿元,今年力争突破100亿元。

  

茶叶种植面积2.36万亩

  

李一果介绍,昆明不仅有茶园,更有从科研到种植、从加工到市场、从贸易到服务的全产业链。

  

昆明茶叶主要种植于宜良、石林、安宁、磨憨,形成了宝洪茶、十里香等品牌。其中,宜良茶园面积1.3万亩、磨憨茶园面积0.73万亩、石林茶园面积0.17万亩、安宁茶园面积0.13万亩。主要栽培品种有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云南大叶种、鸠坑、苔茶、紫娟等。

  

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4年,昆明茶叶种植面积达2.36万亩,产量0.09万吨;农业产值0.8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0.46亿元。

  

非遗传承人、云南省宝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天水表示,宝洪茶不仅是昆明茶产业的代表和缩影,还是云南茶产业的摇篮。宜良宝洪茶具有“1234”特点,“1”是指一叶一山一寺(宝洪茶、宝洪山、宝洪寺);“2”是指两个一千年(有千年的灵魂宝洪寺、千年的产品宝洪茶);“3”是指宝洪茶三个之最(宝洪茶山是昆明最大的茶山、宝洪茶山是离省会城市最近的茶山、宝洪茶山是云南最有历史文化的茶山);“4”是指四个第一(1915年在宜良县万户庄朝阳寺设立云南省第一个官办茶厂、1920年在宜良县上栗者村望海庙创立云南省第一个茶习所、云南开办第一个茶业实验场、1920年宜良县上栗者村云南茶习所用宝洪茶鲜叶生产云南第一批红茶并出口海外)。

  

茶叶加工企业达68家

  

李一果介绍,除种植端持续发展外,昆明还大力扶持茶企发展,推动茶叶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昆明共有茶叶加工企业68家,其中龙头企业21家。云南中茶、云垦茶业、六大茶山、宜良摇金山宝洪茶业、石林十里香茶业等企业已成为行业标杆。

  

品牌建设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昆明累计有8个(次)茶叶品牌(企业)获得云南省“10大名茶”称号,10个(次)品牌获评昆明市“10大名品”称号。“老同志”“中茶”等品牌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此外,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等本土特色品牌也在不断壮大,形成7家茶企、5家茶叶合作社的产业集群,产品向精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024年,昆明茶叶加工产值达20.46亿元,同比增长85.55%,加工环节的快速增长为全产业链产值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销售和消费端,昆明已形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市场集群,拥有金星雄达茶文化城、云南康乐茶文化城、云南普洱茶交易市场等19家专业茶叶市场。其中,5个市场的入驻商铺超过3000家,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据统计,昆明涉茶经营主体达1.7万家,覆盖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多个领域。

  

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茶文化是昆明茶产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昆明依托茶科研机构、茶文化交流平台,出版多部关于云南茶文化的著作,并面向全国开展茶文化培训,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昆明积极拓展“茶旅融合”模式,打造了以中国普洱茶科技数字馆、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世界茶叶图书馆等为核心的茶文化体验中心,并依托宜良宝洪茶山、石林十里香茶文化园等资源,形成“1小时昆明都市茶观光旅游圈”,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2024年,昆明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98.65亿元,同比增长14.85%,其中批发零售额达77.35亿元,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活力。

  

李一果表示,今年,昆明将继续以宜良、石林、磨憨为茶叶主要种植区,稳定种植面积2.3万亩;以经开区、安宁市、西山区为集群区,推动茶叶精深加工;以盘龙区、官渡区为重点,拓展茶叶销售市场。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集约化、高效化、集群化发展。

  

未来,昆明将坚持绿色引领、市场主导、品牌赋能的发展路径,重点抓有机茶生产、强基地建设、育龙头企业、树知名品牌、兴科技创新、扩市场渠道,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让昆明的“茶味”更加浓郁,香飘全国乃至世界。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