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眼下的火热可能很快就会消退。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在锂电池产能结构性矛盾之下,储能电芯4月初传出“催货潮”,但据行业预测,本轮储能抢装催货潮大概率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消退。
与此同时,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内卷”席卷而来,部分企业开始调整战略,不再一味追求规模以摊薄成本,而是更加注重盈利与技术差异化。
“催货潮”或在年中回落
“业内确实存在‘催货潮’。从政策环境来看,136号文发布后,新能源开发商为规避电价波动风险,许多储能项目集中在4、5月抢装;与此同时,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欧美市场以及从事转口贸易的客户纷纷提前下单。”储能电池厂商鹏辉能源的相关人士表示。
所谓136号文,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今年初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在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将采用“差价结算机制”,保障其收益不低于原电价机制;而在2025年6月1日后并网的增量项目,则需完全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电价。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首席分析师兼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思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36号文的出台,促使各发电集团赶在6月1日前,加快储能项目的建设与并网,以求锁定原有收益,进而形成了上半年集中赶工交付的‘抢装潮’。”
在该轮“抢装潮”下,鹏辉能源重点储能电池排产紧张。“其中,公司去年推出的用于小储的新一代大圆柱电池,从去年至今持续爆单。即便去年新增了两条生产线,仍然满负荷生产。”上述鹏辉能源相关人士说。
远景动力储能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王子钢透露:“得益于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以及市场需求的拉动,目前远景动力仍保持满产状态。”
储能电池在政策驱动之下迎来“小阳春”,但“催货潮”或难以长久延续。冯思遥分析称,依据政策时间节点推断,本轮储能抢装催货潮大概率会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消退。由于6月1日是新旧并网政策的分水岭,大批项目需要在5月31日前投产并网,预计二季度末的交付压力最大。
展望下半年,随着强制配储政策红利逐渐出清,行业需求短期内或将有所回落。冯思遥认为,随着强制配储政策的退出,市场将转向由自主化、市场化需求拉动。预计从2026年起,电力现货市场、容量补偿机制等将逐步完善,新型储能独立的调峰调频价值将得以体现,届时储能供需有望重新趋于平衡。
行业破局“低效内卷”
比机制完善更早到来的是,储能行业已觉悟要“反内卷”。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一场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高管参加的“防止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
自2024年以来,储能系统价格急剧下跌,中国市场的储能系统集成报价屡创新低位。大量厂商扎堆涌入储能赛道,为争抢订单不惜压价接单,致使行业利润被压缩。另悉,不少储能电站项目陷入不盈利甚至亏损的困境,设备供应商的回款周期也大幅延长。
储能厂商的“失血式”竞争显然难以为继,寻找破局之法迫在眉睫。冯思遥表示,面对困局,储能行业上下游正酝酿一股“反内卷”浪潮。“头部企业开始调整战略,不再一味追求规模以摊薄成本,而是更加注重盈利与技术差异化。规模优势显著的龙头企业凭借成本控制与品牌优势,正逆势扩大市场份额。”
冯思遥分析,“反内卷”本质上是追求高质量发展。其一,行业集中度将会提升,市场份额逐渐向优势企业靠拢;其二,盈利模式将逐步从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其三,资本的选择会更加理性,倾向于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四,政策环境将从强制拉动,转变为营造公平、有序且有利于创新的市场氛围。
从技术层面看,终端用户对储能系统经济性的敏感度日益增强。为此,各家厂商纷纷朝着“大容量”方向发力。今年以来,300+Ah储能大电池的渗透率不断攀升,已然取代280Ah电池,成为市场主流。
具体而言,在储能系统中,电池成本占比较大。大容量电池能够减少单体电池数量,进而降低电池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以及配套零部件需求。因此,高能效的储能电池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大幅提升业主投资回报率。
“行业的下一代电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率先实现落地、量产以及大规模交付。”王子钢表示。
“远景动力的530Ah电池将于2025年内实现量产交付,700+Ah电池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鹏辉能源相关人士透露,公司的新品风鹏600+Ah大电池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实现规模量产。
新需求“呼之欲出”
中国、美国及欧洲是储能的主要市场,冯思遥发现,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储能需求新的增长点。东南亚地区电力缺口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存,储能需求开始起步。中东地区因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扩张以及沙漠环境下对稳定电力的特殊需求,成为储能新兴热土。
“海湾国家中,沙特阿拉伯尤为突出——该国推进‘2030愿景’下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计划配套大规模储能。目前,沙特已宣布多个百兆瓦时级电池项目,以配合光伏、风电场输出平滑和容量支撑。”冯思遥举例称。
宁德时代最新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中东和澳洲等新兴地区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及AI数据中心带动的储能需求旺盛,对于储能电池的要求更高,公司在中东、澳洲等市场接连拿到大的储能项目。
近年来,国内储能厂商在海外市场斩获颇丰。以备受瞩目的中东地区为例,今年1月,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阿联酋RTC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该项目总投资超60亿美元,涵盖总容量达19GWh的电池储能项目以及5.2GW的光伏项目。此外,比亚迪、阳光电源、阿特斯、国轩高科等多家国内厂商,今年均在中东地区拿下储能订单。
除此以外,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催生的市场需求,同样为储能电池市场添了把“旺火”。
人工智能一直被视为储能领域新的增长点。训练AI大模型通常需使用高性能GPU集群,需反复迭代,计算量巨大,从而导致耗电量极高。因此,确保数据中心电力充足、稳定供应,成为AI时代绕不开的重要议题之一。业内普遍认为,数据中心配储将成为缓解AI电力瓶颈的关键手段。
冯思遥表示,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外市场大量的储能订单拉动了电池需求;与此同时,国内“东数西算”等算力基建工程稳步推进,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设施对备用电源和调峰储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
鹏辉能源相关人士称,鉴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公司十分看好数据中心未来的储能发展潜力。目前,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