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公司 >  正文

颗粒硅产业如何“拥科技为王”?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夏子航 时间:2023-05-11 14:03:35

字号

“最近非常忙,硅料出货量很大。早上八点半,大家就上工了。正常情况下,一天发出15至16车,最多的时候一天发出将近30车。”5月初,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徐州基地时,仓库主管程静正在不停忙碌着。


厂区内,旧的棒状硅装置正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披着湛蓝色外壳的颗粒硅模块化新产线。在包装车间,智能化流水线高速运转着,绿豆般大小的颗粒硅被打包成一袋袋10公斤装产品,即将发往下游工厂。


今年以来,伴随新产能逐步落地,硅料价格开始下行。5月10日信息显示,最近一周硅料市场价格再度大幅下跌,已经跌破15万元/吨,比照去年30万元/吨的高价已经腰斩。


但记者实地调研时发现,硅料龙头企业的生产和需求依然火爆,同时扩产意愿强烈。协鑫科技、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硅料龙头成为硅料持续扩产的主力军。


“目前,在硅料行业,市占率与成本优势是第一位的。颗粒硅实际市占率已到10%,接下来的目标是30%。”协鑫科技首席执行官兰天石表示,“颗粒硅不只属于协鑫科技,相信会有更多颗粒硅企业走出来,同时也将大步走向海外,主动拥抱全球市场。”


兰天石表示,在以前供需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硅料产业毛利率过高,目前每家硅料厂的毛利率基本上仍然超过60%。“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硅料价格会回归至30%左右毛利率的水平,这是比较正常的值。如果你要超过这个值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依靠科技研发与差异化的竞争。”


对不少硅料龙头企业来说,进军光伏产业链中下游、推行垂直一体化成为一大选择。有的企业则选择了专业化发展与差异化竞争之路。


“无论如何,硅料、颗粒硅产业同样要持续仰仗科技创新,科技将会是我们未来30年的成长底色。”兰天石说。


争夺市占率:生产火热、扩产迅猛


在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看来,硅料产业长远发展空间巨大,不会由哪一家企业独占,硅料供应将越来越充足,“眼下,抢占市占率是第一位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协鑫科技颗粒硅月产能已达到1.5万吨级。据披露,其长单期限已覆盖至2026年、2027年,总计在手订单量达到了168.92万吨。


过去一年,协鑫科技在颗粒硅赛道开启了疾驰模式。年报显示,2022年,协鑫科技颗粒硅的有效产能由年初的3万吨大幅增加至年底的14万吨,11万吨增量占全年硅料行业有效产能增量的22.7%,居行业第一。


2022年,协鑫科技收入359.3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13%;归母净利润约160.3亿元,同比大涨215.3%。这一年,其共生产多晶硅约10.47万吨(未包含联营公司6.45万吨),较2021年同期的4.76万吨,同比增加了120%。其中,棒状硅5.91万吨、颗粒硅4.56万吨,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46.1%与537.3%。


扩产仍在继续。目前,协鑫科技在江苏徐州、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内蒙古呼和浩特基地规划的FBR颗粒硅产能合计达到70万吨,且相关项目皆已处于投产或建设中。


此前,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向记者表示,颗粒硅具有极高性价比,在品质、成本、减碳上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市场份额仍然有限,且尚未掌握定价权,相信随着产能快速扩张后,颗粒硅的市场份额与定价权将得到提升。


根据规划,协鑫科技2025年颗粒硅产能将达到100万吨级。其中,50万吨在国内,另外50万吨主要满足客户的海外发展需求,力求在全球获得30%的市占率。


大全能源相关负责人则透露:“随着内蒙古基地产能的释放,公司预计2023年多晶硅产量为19万吨至19.5万吨,同比将增长42%至46%。”


最近,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同样抛出了大手笔的扩产计划。4月下旬,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60亿元,其中94亿元将用于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66亿元将用于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


实际上,上述两项目合计投资总额超200亿元。通威股份表示,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新增高纯晶硅产能40万吨,N型硅料产能得以大幅提升,以满足下游新型太阳能电池对高品质高纯晶硅的需求。


“光伏行业仍有巨大空间,但在各方迅猛扩产下,各环节迟早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光伏龙头企业,可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从而应对行业周期变化。”一位光伏行业人士表示。


硅料价格逐步回归理性


正是硅料龙头的加速扩产,“高烧”已久的硅料价格出现回落。“伴随行业产能扩张,硅料价格下行、回归理性是一个必然过程。”宋昊认为,硅料价格将在2023年有序回归。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年中,硅料价格由8万元/吨大幅上涨至30万元/吨,整个光伏产业链“苦硅料价高”,甚至一度拖累了光伏新增装机进度。


今年5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消息称,国内N型料每吨价格区间在16.0万元—17.1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6.57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14.8万元—16.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5.79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12.62%。


硅业分会统计,4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05万吨,环比增加5.1%。1至4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41.5万吨,同比增长91.2%。


“随着新产能加速释放,预计二季度起硅料价格将进入稳步下降通道,对下游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制造环节形成较强支撑。”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


晶科能源称,硅料价格下降趋势明确,公司库存策略上会保存少量可生产硅料,并与客户签订随时调价的硅料采购价格机制协议。


一家硅料龙头企业相关人士认为,随着新一轮产能集中释放,硅料价格可能存在持续下行趋势,伴随不少硅料产能于今年二、三季度建成投产,硅料价格可能进入新一轮下行通道。“2024年,行业将迎来一轮洗牌,价格回落至合理区间。”


大全能源相关人士表示,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行业内虽宣告了较多的扩充产能,但有效产能的释放存在不确定性。“随着硅料产能的释放,行业毛利率将下降,但如果需求和销量增长,薄利多销也能维持行业利润水平。”


“经历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之后,优势产能的‘真功夫’才会更好显露。依靠更低成本和更好品质,颗粒硅将迎来更大的爆发。”兰天石认为。


“拥科技为王”:品质与成本之战


在朱共山看来,科技是协鑫集团的第一动力,也是颗粒硅产业的基石。2022年4月,保利协鑫正式更名为协鑫科技。


“围绕更名,我们内部进行了‘头脑风暴’,董事长也参与其中,并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打造怎样的协鑫?’。围绕这一问题,大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以‘科技’作为协鑫科技最大的属性。”兰天石向记者表示。


一名光伏行业科研人士表示:“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个矛盾。科技研发与经营考核之间是天然的不等式,这就要求真正的‘拥科技为王’。”


2022年,协鑫科技的研发投入超16亿元,占比公司销售收入的近5%。而在前后10余年时间里,协鑫科技在颗粒硅领域的投入高达200亿元。


“如今,颗粒硅逐步大规模迈向市场,这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做到了品质更好、成本更低。练好了内功,也就无惧行业竞争。”兰天石表示。


在2022年年报中,协鑫科技称,随着颗粒硅有效产出的增加,产品品质得到快速进步:颗粒硅总金属含量在3ppbw(ppbw单位是以质量计数的浓度)以下的产品比例由2022年一季度的18.3%提升至2022年四季度的80.3%,至今年3月已经提升至96%;同时,总金属含量在1ppbw及以下的产品比例已超过75%。


这意味着颗粒硅的纯度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同时意味着颗粒硅完全满足N型时代需求。


成本是另一大关键。对硅料生产而言,降低生产消耗与成本是核心要务,因此硅料产能布局多位于低电价地区。


“回头来看这10余年,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江苏这个高电价和高人力成本的地方凤凰涅槃,依靠的正是科技创新。”兰天石称。


数据显示,协鑫科技徐州、乐山基地的含税电价分别为0.62元/千瓦时、0.38元/千瓦时。在高电价的基础上,协鑫科技却在徐州基地实现了成本的持续降低。


2022年,协鑫科技FBR流化床颗粒硅单位毛利183.112 元/公斤(含副产颗粒硅利润),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今年一季度末,协鑫科技徐州基地颗粒硅现金成本约为34.24元/公斤,生产成本约为40.15元/公斤;协鑫科技乐山基地颗粒硅现金成本约为37.82元/公斤,生产成本约为46.19元/公斤。


协鑫科技相关人士表示,相较于棒状硅,颗粒硅具有耗能低、成本低、品质高的优势,“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棒状硅料用50度电左右,用硅烷法能节省超70%”。


通威股份同样也在持续创新。在近期回答投资者提问时,通威股份表示,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不是一个新技术,公司对硅料生产的技术路线一直高度重视(包括颗粒硅技术),在投建产能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公司认为改良西门子法是已经经过长期运营、市场成熟和稳定的工艺路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高纯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生产工艺已迭代至‘第八代永祥法’;在降本方面,随着公司工艺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以及新项目单体规模扩大、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预计人工、折旧等固定费用将进一步下降、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通威股份称。


光伏差异化竞争之道


早在2011年完成年产8万吨多晶硅目标时,协鑫科技就已经在思考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朱共山当时发问:今后协鑫是否也要走同质化道路?有没有比棒状硅更好的技术储备?下一代新技术在哪里?


在硅料环节,全球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西门子法,一种是硅烷法。硅烷法的电耗更低,但工艺更复杂、难以大规模商业化。


最终,协鑫科技组建了完全独立于西门子法之外的秘密工厂,很长一段时间内,协鑫科技颗粒硅项目主要技术人员吃住都在工厂。经过10余年时间发展,协鑫科技才完成颗粒硅项目的孵化、研发、中试、工业化、2万吨模块导出。


“颗粒硅的进步曲线很是惊人,仅用过去一年时间,就走过了棒状硅30年走过的路,很快将迈入电子级水平。”兰天石说。


过去一年,下游厂商听闻协鑫科技徐州基地5GW颗粒硅应用示范项目解决了“氢跳”等多个行业难题,纷纷赶来现场调研,随后加大订单。


在颗粒硅投入单晶炉后的化料过程中,颗粒料释放的氢气泡会出现推动颗粒跃出液面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氢跳”。这些跃出的颗粒附着在水冷屏及其他热场材料上,容易在后期掉入硅液中,污染硅液并引发等径过程中的断线问题。


近期,协鑫科技首次明确表示,在硅料业务端将有序退出西门子棒状硅生产,“全押”颗粒硅。


在兰天石看来,硅料产业同样要以科技车轮驱动,并信奉“把资源用在人才上,把人才用在研发上”,这才是硅料产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在协鑫,研发少花钱,是要被开除的。研发就是种树,今年不种树,五六年后怎么办?”


在2018年、2019年最难的时候,协鑫科技所有高管工资砍半,不拿奖金,但研发的费用一分不少,研发人员的工资和奖金一分不欠。


除了颗粒硅,协鑫科技还有另一大黑科技——钙钛矿。2022年底,协鑫光电完成5亿元B+轮融资,由淡马锡投资、红杉中国、IDG资本等明星机构领投。今年4月,协鑫科技旗下协鑫光电宣布大面积、大尺寸商用钙钛矿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正式达到16.02%。


实际上,早在2017年,协鑫科技就已前瞻布局了钙钛矿产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按亿计算。


“目前,钙钛矿仍未真正实现商业化,我们也不会设定钙钛矿发展的时间限制,只会问我们的钙钛矿科学家团队,明年需要公司提供什么资源。”兰天石表示。


“在我看来,‘押中’颗粒硅、钙钛矿,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没有这些黑科技,协鑫科技还会有下一个黑科技。”兰天石告诉记者,企业重视科技研发、走差异化之道,最终输出的东西就会不一样。“企业每年都有创新,才能持续保持青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