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智库观点 >  正文

【资政建言No.11】王欣、邹统钎、吕宁、吴丽云:北京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双中心”的机遇与路径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4-07 16:19:50

字号

北京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双中心”的机遇与路径1.jpg

北京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双中心”的机遇与路径2.jpg


以下为《北京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双中心”的机遇与路径》文字版全文:


北京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双中心”的机遇与路径


国家文化公园发展建设三年多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新的阶段,为进一步建设好国家文化公园并充分发挥其重大文化功能价值,基于国家文化公园的目标导向、空间特征、建设模式和功能定位,应将北京进一步建设为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全国发展示范中心和全球展示传播中心。


一、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发挥需要建设全国发展示范中心和全球展示传播中心


1、覆盖广袤国土空间的“两纵三横”架构需要强化核心节点,以实现纲举目张、提质增效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均属巨型线型文化遗产体系,总跨度数万公里,涉及全国绝大多数一级行政区,在中国广袤国土上形成“两纵三横”的宏大架构。在三年多的研究、探索和建设中,相关地方在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重点项目和基础配套初步建设完成。但是,如此巨大的空间架构的建设,必然呈现“分散”局面。目前已确定的重点建设区(如长城之河北,大运河之江苏等)和重点建设项目,实际具体落脚于重要文化遗址或景区,规模和能量仍相对较小。作为“中华文化标志”,国家文化公园在空间具象上不够凝聚集中,缺乏最具代表性的点(应为城市级)。从区域发展的“点轴理论”来看,大范围的铺开建设要取得更好的成效,必然需要一些重要“极点”的率先发展和引领带动。


2、新一阶段国家文化公园系统工程建设亟需走向规范成熟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19)》发布以来,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规划和建设,实际处于边探索边推进边完善的进程之中,在取得诸多进展的同时也不断暴露一些具体矛盾和困惑。在国家统筹指导协调下的“省负总责”工作格局下,各地区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在项目建设、社会多元参与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做了广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统筹工作体制机制相对偏“软”,各地区具体条件千差万别,意识、能力和步调难以统一,具体办法“各显神通”。随着黄河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后补纳入,总体规划和各省级规划陆续推进,总体上“统一协调”成为当前最大的问题之一,“统合规范”也成为下一阶段关键任务之一。


3、中华文化标志的战略功能发挥需要强有力的集中展示与传播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和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在对内教育和对外传播上进一步加强。各省级地区在建设中注意到了集中建设重要区段和关键节点的必要性,秦皇岛、扬州、遵义等地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与此同时,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建设与国内市场(旅游、研学)和国际市场的对应连接关系尚待加强。东部人口密集与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北京、上海、西安等中国首要国际旅游目的地,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也应进一步联系考虑。另外,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文化投资机构与资本聚集地、文化和旅游企业总部聚集地,以及相关教育、传媒、科技、咨询、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地,均应当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布局做相应联动考虑。


二、北京建设“双中心”面临的机遇


1、北京建设“双中心”与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定位相得益彰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与国际交往中心,在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文化工程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必然要求发挥首要功能。“中华文化标志”与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内涵一致。在“省负总责”及各重点建设区段的推进过程中,全国性的示范标杆应逐步形成。北京作为资源条件好、基础建设成熟、市场吸引力大的地区,应当承担起特殊使命;应发挥部门与行业管理中心功能,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作用;应利用好市场、产业、资本、科技、国际化优势,将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打造为标杆示范工程。全国人民看北京,世界人民通过北京看中国。北京不仅应展示北京的国家文化公园,还应展示全国的国家文化公园。


2、北京国家文化公园的条件和基础能够承担“双中心”要求


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两纵三横”格局,空间上形成北京、扬州、忻州、济宁、银川等交汇节点。北京是大运河的北端点,也是长城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区段之一,上述条件在全国国家文化公园所涉城市和地区中首屈一指。北京不仅是管理中心,同时也是相关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的汇聚地,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达,文化投资机构与资本高度聚集,大型文化和旅游企业总部集中,相关教育、传媒、科技、咨询、装备制造要素齐备,其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双中心”的综合条件具有全国唯一性。北京作为年接待国内游客超过2亿人次,国际游客500万人次量级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在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与传播上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北京可进一步与扬州、秦皇岛、遵义、忻州、郑州、银川、延安等一道,逐步形成国家文化公园发展的重要节点体系,以支撑带动这一巨型线性体系的发展。


3、“双中心”建设与北京文化建设格局和方向契合


北京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双中心”应作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中的重要内容。长城与大运河是北京作为全国性都城历史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古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着力推进的长城、西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向和内涵一致。中国文化看北京,世界通过北京看中国文化,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华文化标志”,应当在北京得到高水准建设、集中充分展示,以及有效传播弘扬。


三、北京建设“双中心”的路径选择


1、建设全国示范项目


北京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北京长城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项目建设,应在规划设计、基础配套、功能效益发挥方面走在全国前面。长城北京段应针对国际国内新的不同受众需求(研学、国际会奖旅游、康养、沉浸式体验、营地等)不断地创新发展;应在城市联动、生态建设等方面达到全国的标杆水准;应在体制机制创新、新科技运用、新产业孵化和综合带动方面不断为全国探索思路和模式。


2、做好整体性展示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总馆”。结合在京博物馆系统现有条件,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展示馆(或分馆),整体性展示国家文化公园,与各大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形成合理配置。在长城、大运河景区和中轴线等标志性文化遗产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相关展示点。“总馆”与全国各地“分馆”之间交流展陈,配合宣传。


3、发挥全国联动、带动功能


第一,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文创园区。结合在京文化创意产业类园区条件,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文创园区,促进相关文创、传媒、地方非遗和文化商品主题化聚集发展,特别为老区、西部地区打造新的在京宣传推广平台。第二,引导成立国家文化公园产业发展联盟。依托上述园区,联合在京相关企业和相关地方政府,组织旅游、文化、研学、科技、传媒、咨询等企业形成产业发展联盟,开展联合宣传推介、共享政策信息、促成要素配置、推进交易合作。第三,为全国培养相关人才。选择在京高校,加强文化遗产(突出保护与利用兼顾)相关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并为全国地方政府和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学习平台。


4、着力提高对外展示传播能力


北京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率先实现国际化,在国际产品开发、国际市场组织、多语种解说、服务与设施建设方面,要走在全国前面。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策划组织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国际节事、学术活动、游学、行业展会。着力推动研发基于新媒体特征和新消费热点的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文化产品,包括短视频、影视综艺、沉浸式体验、互动游戏与青少年营地等。


————————————


作者:

王欣(1979.09-),管理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旅游。


邹统钎(1964.10-),管理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战略管理。


吕宁(1980.03-)法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宏观经济研究与产业规划。


吴丽云(1975.10-)管理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新业态。


编辑:王若璇


(《资政建言》征稿启事网址:http://www.eco.gov.cn/news_info/61676.html )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