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捕集 >  正文

直面碳减排“硬骨头” 多方合力推动CCUS产业化发展

来源:中国经营报 时间:2023-04-04 11:40:53

字号

“我国能源活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7%,能源发展转型任务更加紧迫,必须直面碳减排这个‘硬骨头’。发展CCUS全产业链技术,是稳健推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3月17日,在第七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说道。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成为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作为革命性的绿色低碳技术,CCUS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后加以利用,可用于地下驱油、生产化工原料等。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利用CCUS减碳将在2030年、2035年、2050年分别达16亿吨、40亿吨和76亿吨,分别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11.8%和22.4%。


丁仲礼指出,发展CCUS全产业链技术,是稳健推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推动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一方面要明确CCUS战略定位,科学制定CCUS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CCUS规模化应用示范;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造CCUS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着力打造CCUS产业新高地。


CCUS产业技术发展是一个多层次、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不同地区全产业链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化发展成本依然较高。


为此,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厚良提出倡议:一是合力破解CCUS科学技术难题,形成以先进工艺、高端设备产品为载体的技术体系,勇当CCUS科技创新的“开拓者”。重点攻关低浓度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技术,加强二氧化碳地质利用、化工利用、生物利用技术的研发。二是合力推进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构建我国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工业体系,勇当CCUS产业发展的“领跑者”。着力打造3~5个百万吨级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千万吨级CCUS产业园区建设。三是合力构建CCUS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建立新型能源国际合作运行及投资体系,勇当CCUS市场应用的“主力军”。持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建石油、炼化、煤电、煤化工等碳排放企业“命运共同体”,与国际大公司、研究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一批CCS/CCUS项目,拓展CCUS产业国际合作“朋友圈”。


近年来,政府部门积极为CCUS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为支持CCUS发展,生态环境部在CCUS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研发示范、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转变。生态环境部还将继续稳妥有序地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4.8亿元。今后将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同时,要在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李金发表示,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今年1月地调局首次发布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预测潜力达2.58万亿吨,可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支撑。自然资源部今后将进一步聚焦重大需求、创新技术方法,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继续细化全国主要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空间安全性评价,积极推广适宜地质空间持续用于二氧化碳利用和封存,全力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此外,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在“双碳”目标稳步推进过程中,通过地质利用与封存、化工利用等方式,是目前最现实又可规模化应用与实施的减碳技术。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