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迎来中国国家馆日,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排起长队,前来参观中国馆。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向参观者呈现绿水青山、崇尚自然的美丽中国,更向世界发出一份“绿色邀约”。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中心地带,形如一卷徐徐展开的中华书简。以竹简为设计灵感,以竹材为主要的环保建筑材料,中国馆不仅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国文化和中式美学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探索,成为本届世博会的热门打卡地。自开馆以来,中国馆始终是大阪世博会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平均每天有近万人入馆参观,目前已累计接待各国游客近80万人次。
步入馆内,各个主题展览依次展开,沿着“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的叙事主线,讲述着数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生态智慧和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故事,参观者既可在这里感受中华文明的厚度,也能触摸前沿的现代科技,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在“天人合一”展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圆盘光影装置与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相呼应,讲述着古人“顺天时、应地利”的生态智慧。在“绿水青山”展区,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文旅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盎然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立起的绿色屏障,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原真性、完整性的有效保护……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与成就融入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在“生生不息”展区,通过沙盘模型、三维视频、互动多媒体等展示手段,打造了一座融汇数字浪潮、绿色革命与人文传承的“智慧未来城”,呈现了中国在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生态环保、低空经济等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成果。
展馆一角,摆放着日本经济学者、摄影师和中清的最新摄影作品《感动中国》。和中清曾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0余年,书中精选了作者多年来在中国各地走访拍摄的照片,介绍那些日本读者并不熟悉的中国城镇、乡村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中清希望通过这237张充满情感的全彩照片,让读者领略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孕育出的壮丽景观,发出“中国这样精彩”的惊叹,激起“我也想去中国看看”的渴望。
漫步世博园中,遍布满园的“绿色”“循环”理念让人印象深刻。日本馆由一块块木板拼接组合成一个环形建筑,象征着“生命循环”,这些木板采用环保材料打造,在世博会结束后能够轻松拆卸并在日本各地的建筑项目中循环利用。阿联酋馆以“从大地到天空”为主题,设计灵感源于椰枣树,融合传统材料与木工技术,用棕榈树的花轴或植物根茎建造,彰显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循环”设计,折射出人类对绿色未来的丰富想象。
绿色,既是一种发展选择,也是一种情感依托——它关乎人类的安全、生存,更关乎人与人之间朴素的信任与共识。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为人类未来的美好图景添绘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