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大湾区探路无废城市:引入第三方打通固废产业链,园区模式提升资源化利用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2-08-18 14:00:29

字号

“我们公司是2018年成立的,总投资约4.5亿元建设大空港项目,每年可通过综合处理将约3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加工成砖块、骨料、混凝土等再生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二次销售。”在深圳无废城市展厅内,深圳市特区建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近年来,受政策和市场等多重因素驱动,许多企业正在加速涌入固废产业。


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广东省共9市入选,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处获悉,截至7月底,除惠州外,其余8市已全部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无废城市,“废”是题眼。梳理各地实施方案可以发现,打造无废城市的关键在于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其中,激活固废产业活力、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大湾区打造无废城市的关键一招。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多地发现,目前大湾区城市聚焦固废收集、处置、交易三大关键环节,已探索形成包括第三方治理、园区集合循环等在内各具特色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此外,深圳创新打造的开放式数字平台也有望成为广东无废试验区协同机制的雏形和载体,以“数”为媒打通区域合作壁垒。


引入第三方治理补全固废产业链


“我们是2017年在佛山南海成立的,主要负责佛山市危险废物的收集、中转和储存。”在厂区内,佛山市富钜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钜源”)总经理周灿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作为危险废物中转站,富钜源不参与危险废物的处置与再利用等环节,仅是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之间搭建流转通道。


“对小微企业来说,危险废物的单次运输成本是很高的,但通过富钜源中转可以实现资源整合,降低整体运作成本。”周灿说,通过统一收集中转,可以加快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周转速度,也减少危险废物的贮存周期。2021年,富钜源共服务1141家产废企业,收集危险废物3221.444吨,同比增长125%。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工业规模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突出因素。其中,受制于基层监管力度不足、产废企业与处置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危险废物处置难、处置贵日渐成为城市固废治理的痛点之一。


为精准破解危废处置监管难题,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固废科科长王凯武表示,2020年以来,佛山在前期开展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危险废物第三方治理制度,鼓励试点单位积极为产废企业提供前端规范化服务,进一步打通危险废物处置产业链。


“为应对以往中小微企业因危废量少、路途遥远而遭处理机构拒绝等问题,我们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环节独立出来,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危险废物收集中转贮存企业,智能化设计收运线路,一次可以覆盖十余家企业,通过统一集中处理推动企业危废处置成本呈明显下降。”王凯武说。


因价格不统一、不透明且体量较小,试点前大部分产废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往往需要花费高价才能找到处置单位。王凯武表示,中转企业由于危险废物的统一收集量大,可进一步提高对下游处置企业的议价能力。


据介绍,目前佛山全市共规划布局17个危险废物收集点,危险废物年处置费用从试点前每家平均1万元以上,降低到目前的6000元-7000元,其中机动车维修企业甚至降低到2000元以下。2021年,佛山危废收集试点单位共签订危险废物服务合同17685份,收运危险废物合计64445吨,为超过1万家企业解决危废管理难题。


专业园区提升资源化利用率


聚焦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高、回收利用水平低、处置缺口大等突出问题,以园区为单位集中推进多类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无废城市的特色模式之一。


“目前,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厂、佛山绿色工业服务中心等多个固废处理项目,2021年垃圾焚烧处理发电量达到8亿千瓦时、生物柴油产量超4200吨、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量超1700万千瓦时。”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蓝环境”)固废事业群常务副总经理曾飞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曾飞表示,目前由瀚蓝环境规划建设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已初步建成集生活垃圾、污泥、餐厨垃圾、工业危废等固废处理项目于一体的园区内循环处理系统。


“比如在能源共享方面,我们一方面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能源中心,向园区内各个项目提供绿色清洁电能,另一方面持续收集焚烧发电产生的余热,提供给污泥干化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及危废处理中心等生产使用,让余热得到更充分利用,同时也降低其他项目的运营成本。”曾飞说,“我们还将餐厨垃圾中的地沟油提炼为生物柴油,通过综合处理加入前端运输车辆中使用,从提油到用油又形成一个能源循环。”


目前,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各项目不仅解决南海区400万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24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每日产生的污泥,也可以满足60万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回收利用蒸汽余热近12万吨。


曾飞表示,相比分散运营,园区式协同共享模式每年可以为瀚蓝环境节省约5000万元的运营成本。通过协同共享模式,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2021年实现碳减排近70万吨。


除了持续推动园区内各项目资源共享,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外,瀚蓝环境也在不断提高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将各类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形成电能、热能、生物柴油、生物质气、有机肥、骨料、环保耗材、氢气等终端产品进行二次销售。


“我们营收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固废治理的服务费,另一个就是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曾飞说,近年绿色产品整体需求也在提高,比如生物柴油价格这两年翻了近一倍,环保砖的应用场景比以前多了,价格也在上涨。


除佛山外,位于深圳的南山能源生态园,每年处理南山区生活垃圾、南山区家庭厨余垃圾等垃圾量共95万吨,也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回用、炉渣回收制作环保砖等实现固废资料化利用。其中,经焚烧处理过后的炉渣制作成环保砖,分离出各种金属循环利用,已形成年产值达1.53亿元的循环产业链。


以交易平台打通区域合作壁垒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瀚蓝环境探索建立的园区集合循环模式为固废治理提供了参考样板。但在走访过程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受制于社会消费意识培育需要过程、行业标准不统一以及单个企业价格优势不明显等原因,部分固废企业发展仍面临一定瓶颈。


“目前,我们还没有取得特别明显的经济效益。”李智说,深圳市特区建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空港项目共规划建设四条生产线,包括处理拆除建废生产线、处理工程弃土生产线、再生砌块生产线以及再生环保型混凝土生产线,其中再生砌块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产能达25万吨/年,但终端产品的销售市场并不好打开。


“主要还是受价格影响,由于前期综合处理程序复杂,目前固废资源化利用成本并不低。比如,再生砌块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基本持平,但采购商会认为如果价格相同不如选择一般产品。”李智表示,未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有希望再降低部分成本,但空间不大。“包括管理投资及辅助材料成本等都是固定的,其实下行空间不大,主要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政策引导、统一行业标准等措施,推动消费市场回归合理价格空间。”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探索建立的深圳固体废物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固废交易平台”),或许能为破局提供一种新思路。


“固废交易平台和美团、天猫等平台功能类似,产废单位和处置单位都可以在平台注册公开账户,产废单位可以通过平台查找处置单位,处置单位也可以向产废单位发布信息,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互动对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处处长林卫强表示。


具体来看,固废交易平台以交易业务为基础,通过设置报价公开、智能推荐、电子签章、信息管理、金融服务等功能,解决固废市场价格信息不透明、产废企业议价能力弱、处置企业营运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达到规范固体废物收运处置交易市场的目的。


以危险废物为例,“目前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置价格已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原来8000元-9000元/吨的焚烧类危险废物,现在价格幅度已回落至3000元-5000元,污泥、废水等废弃物处置价格也由4000元-5000元区间下降至1000元-2000元区间。”林卫强说,在信息化服务支撑以及市场化引导下,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置价格已实现显著下降。


林卫强表示,下一步深圳将持续完善固体废物处置交易平台,深度开展区域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资源共享,推动固体废物包括再生资源、废旧物资的二手交易等业务进入固废交易体系,更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对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支撑作用,服务企业减废降碳。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