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中国水周|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03-23 18:09:22

字号

 今年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近年来,各地根据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和超采区评价成果,制定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正逐渐显现。2020年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为892.5亿立方米,较2012年减少约242亿立方米。监测分析表明,治理区地下水水位与综合治理前相比总体回升,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回补效果明显。自2018年9月开展试点河流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以来,已累计实施河湖生态补水175亿立方米。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滹沱河、南运河等多条河流均实现全线贯通,2021年22条(个)补水河湖周边10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位同比平均回升2.4米,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平均上升1.89米。

  加大超采治理力度 让“无形”之水不再被“无视”

  地下水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因常年埋藏在地下,无法直观其储量,往往容易造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误解,进而忽视其重要性以及受破坏的程度。根据2016年的评价成果,我国有21个省区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问题,其中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最为严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

  海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五条支流汇流而成,滋养着华北平原万千儿女。海河流域面积广阔,但水量相对并不丰沛。长江流域年平均径流量高达9600亿立方米,而海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仅200多亿立方米。加之,大量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以及由此引发的地面沉降、河湖萎缩等问题接踵而至。

  遏制超采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并启动实施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京津冀地区为治理重点,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提高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系统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以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切实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

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易水河补水

  既要“节流”,也要“开源”。除了加强治理以外,水利部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万家寨引黄工程、引滦工程、当地水库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和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统筹各方来水,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加大生态补水力度。

  近3年来,华北地区地下水亏空得到有效回补。截至到今年1月份,已累计向京津冀河湖生态补水175亿立方米,入渗回补地下水超过80亿立方米,有效回补了华北地区地下水。

  2021年12月1日,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地下水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地下水管理条例》聚焦地下水超采、污染突出问题,强化地下水节约保护、超采治理和污染防治,从六个方面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质量保障有了法治“护盾”。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加快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推进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完善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强化地下水开发利用监管和水行政执法。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依法履行好地下水管理职责,保护好、利用好地下水资源,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多管齐下维护河湖健康 让“可见”之水更“可近”

  如果地下水是“里子”,那么汇聚了地表水的河湖就是“面子”,两者互为表里。

  2016年,《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印发施行,推动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31个省(区、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起了省级双总河长之责,30万名省、市、县、乡级河湖长年均巡查河湖700万人次,90万名村级河湖长(含巡河员、护河员)挺立在了守卫河湖的“最前哨”。

图为长沙浏阳河曲尺湾

  汨汨的浏阳河静静地淌过第七道湾,成群的鱼儿在水中嬉戏。打开巡河APP,上传巡河图片、填写巡河记录……亲水平台上,湖南省长沙县㮾梨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总河长、浏阳河㮾梨段乡级河段长张登武开始了他一天的巡河工作。

  谈及近年来的变化,张登武说:“浏阳河㮾梨段可谓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质清澈、岸线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无违规捕捞现象,浏阳河整体情况较好。”

  改变的不只是浏阳河。各级河湖长积极履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生动的实践,各级河长切实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治水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区级总河长何正军在多次督查河长制落实情况后感慨道。

  “要带着问题巡河,绝不走过场,流于形式,发现问题后立即解决,确保巡河见实效、出成果。”甘肃省瓜州县沙河回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超说。

  对于突出问题,水利部门动真碰硬。在组织开展的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中,全国共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四乱”问题19.4万个。历史遗留河湖问题大规模减少,重大问题基本实现零新增。

  为全面提升河湖健康水平,水利部还组织实施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着力改善河湖连通性,实现流水不腐;持续开展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体由内而外焕发生机。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地表水I-III类水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3.4%,比2016年的67.8%上升15.6%。

  除此之外,水利部还强化了顶层设计,推进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的确定,强化生态流量保障,不仅推动部分常年干涸或者断流的河流再现清流,而且径流不断增加,一些湖泊也得以常年维持在生态水位保障目标以上,河湖健康趋于良性发展。


  咬定目标久久为功 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经过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等多项有力举措的多年尝试后,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持续多年下降的态势得到控制,我国河湖面貌有了跨越式的进步,水环境综合水平全面改善。

  “以前这段河道污水横流、房屋乱建、垃圾成堆,这几年通过清河,水清了、景美了,又见到了小时候河道的样子,群众生活质量也有了提高。我们要继续守护好母亲河。”站在山东平原县笃马河龙门街道段,市民张和磊望着两岸景观,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水通了!”2021年9月27日,随着天津市北辰区的屈家店枢纽开闸,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实现全线通水。这是永定河时隔26年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北京人民的“母亲河”再次绽放了属于它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生态补水后的白洋淀

  2021年7月9日,历时33天的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顺利结束,补水水量达2.21亿立方米,与此同时,两条补水线路共627公里的河道也实现了全线过流。常年干涸断流的赵王新河、子牙新河、子牙河重现碧波荡漾。沿岸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如今,珍惜水资源、自觉保护河湖的意识已深入民心,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自觉行动。

  2021年,水利部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作为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要求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这既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推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落地见效的重要路径、重大举措,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奋力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图片由水利部提供)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