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果业 >  正文

林果老产区的产业突围之路

来源:中国农网 时间:2021-08-27 10:00:36

字号

大樱桃、桃、苹果、山楂、柿子、板栗、核桃、香椿、枣、杏……在地处沂蒙山北麓的山东省临朐县,漫山遍野都是老一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栽下的致富树。然而,岁月变迁,当年的致富树,近年来不少品类却因品种老化、技术老套、不耐储运等原因,面临产业弱、市场小、链条短、效益低的窘境。


如今,在山东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大潮下,潍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积极推进潍坊国家农综区建设的大潮下,这样的林果老产区,如何突围?临朐县委书记杜建华坦陈:“以‘两山论’为根本遵循,将产业发展与山水生态优势结合,选定‘两村两园两主体’,通过科技驱动、品牌驱动、加工驱动和融合驱动,推进农业片区化、园区化、融合化、组织化发展,实现产业与生态融合振兴。”


产业突围需“龙头”——选定“两村两园两主体”


近年来,果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临朐一样,很多果品老产区面临类似的产业阵痛。不少地方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砍掉老果树,落地最优品种和最先进的种植模式,加上原有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一举抢占产业制高点。


然而,在临朐县县长刘艳芳看来,临朐丘陵山区的实际条件,决定了这里的林果产业转型,不能“一砍了之”:“一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坡度大,很多地方只能种植耐旱林果,同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二是几十年的老树,老农民有感情,在当前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这些林果因熟悉的‘老味道’,在加工、采摘、电商等领域受到热捧。”


细数临朐以“砂壤土、温差大、口感甜”为特点的果业,总面积达42.2万亩,其中设施大樱桃面积4.5万亩,桃面积12万亩,布局集中,效益较好,属于优势主导产业。此外,葡萄、苹果、柿子、山楂、板栗、核桃、枣、杏等产业,多数面积在一两万亩,且布局分散,但带起了众多“一村一品”专业村。


基于上述,2018年,临朐在谋划产业振兴时就明确:以大樱桃、黄金桃等优势产业为今后发展方向,瞄准高质高效、擦亮品牌,着力育优培强。在此基础上,对山楂、柿子、板栗等传统产业,坚持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着力改造提升。


路径明晰,还需示范带动,临朐在实践中的选择是“两村两园两主体”:以推动产业与生态融合振兴为方向,以特色产业专业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特色产业园和现代科技示范园、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龙头”,规划建设 “八大片区”、打造以大樱桃为主导的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到今年底培育“一村一品”产业强村300个、“两园”50个,实施22个农业重点项目。


引领示范需“引擎”——用活用好“四轮驱动”


“这个智能温控大棚,种植‘俄罗斯8号’大樱桃新品种,采用‘圆台型’矮化密植新技术。这是3年的苗子,今年亩产就能有6000斤,春节前上市,将成为国内最早上市的大樱桃,售价预期在每斤百元以上。”初秋时节,在位于城关街道西安村的大樱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运营方、博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金斌说。


同行的临朐县政协副主席于文瑞介绍,园区总占地200亩,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设,建成后以“科技驱动”为主引擎,成为临朐大樱桃产业的“标杆”,示范带动全县产业水平的提升。


五井镇隐士村是柿子种植专业村,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靠的是“加工驱动”和“融合驱动”。村党支部书记刘杰介绍,“加工驱动”方面,村里成立合作社,利用拆除散乱养殖房的机遇,建设了标准化晾晒房和冷库,规范化加工柿饼,拉长销售期,还开通了网店,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万元;“融合驱动”方面,利用山清水秀、村庄文化和漫山遍野红柿子等资源,建起农家乐和民宿,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实现旅游收入37万元。


品牌驱动方面,临朐全力打造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九山板栗、寺头山楂、五井山柿等区域公用品牌,叫响“临朐灵食”电商区域公用品牌,孵化“轻○仙楂”“灵气元栗”网销组合品牌,举办樱桃节、山楂节、桃花节、柿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


“通过科技驱动、品牌驱动、加工驱动和融合驱动,临朐‘两村两园两主体’迅猛发展,截至2020年底,已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0个,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园30个、现代科技示范园20个,育强农业龙头企业过百家、合作社1900多家。”县委副书记李飞雨自豪地说。


实践过程有“亮点”——“村社一体化”成趋势


地处临朐西南边缘的嵩山生态旅游区,辖区山地占比达95%以上。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你村种山楂,我村种核桃,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自临朐推进‘两村两园两主体’建设以来,我们通过指导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聚合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领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效果最为明显。”区党委书记王楷说。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寺头镇。在位于该镇石佛村的大棚香椿示范基地,是20个村庄以村级股份合作社为平台,成立联合社并运用“飞地模式”,整合各类帮扶资金推进建设的。石佛堂村党支部书记王刚介绍:“新一代日光棚,自动化程度高、产出率大,每棚可种植5万株,年产1万斤,还可间作其他瓜果,年产值约20万元,在带动香椿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为每个村每年带来3万元的集体收入。”


据统计,在推进“两村两园两主体”建设过程中,截至今年7月底,临朐已有339个村的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并以合作社为平台推进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园和现代科技示范园等30余处,呈现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平台,以村社一体化发展为趋势”的发展态势。该态势以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队伍为前提,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基础,以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以科学处理统分关系为关键,以做好城乡要素聚合文章为落脚点。


这在临朐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淑娟看来,是一条带动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的“共赢路径”:“用‘村社一体化’发展平台统领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村庄发展集体经济有了抓手,农民抱团发展有了主心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速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相关区域一体推进。”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