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  正文

北京:看见西山 不再是难事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1-07-01 15:47:41

字号

图为蓝天白云下的北海公园


过去,北京市民曾把在城区高处远眺到西山作为空气质量绝佳的标志,每有此机会,便会拍照留念。如今,看见西山,已不再是难事。2020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成绩的得来,源于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和一代又一代生态环境人的努力与坚持。


压减燃煤,让温暖与蓝天并行


2014年,北京首次发布PM2.5源解析研究结果,成为全国第一个发布PM2.5源解析报告的城市,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根据源解析结果,本地污染排放贡献中,燃煤占比达22.4%,压减燃煤改用清洁能源,让温暖与蓝天并行,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对于首都环保铁军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表示。


聚焦燃煤消费主要领域,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北京从电力、工业、供暖、居民消费等方面,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民用散煤清洁能源替代3项工程性减排工作。


2015年,北京实现核心区基本“无煤化”,2018年实现全市基本无燃煤锅炉,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2020年,伴随着门头沟区的大台煤矿等5座煤矿全部关停、600万吨煤炭产能全部退出,北京在北方城市中率先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在完成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十三五”时期,北京乘胜追击,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累计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2154家,完成1.2万家“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和动态清零。


车辆结构绿色优化,疏堵结合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109.1万辆,推广新能源车40.1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占比超过6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利用“热点网格”等技术在污染源监管等方面全面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


勠力同心,擦亮三地生态共建底色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加强协同作战。据统计,2014年-2019年,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46%。


2020年,由三地协同起草、同步审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当年5月同步施行。


针对这部京津冀第一个同步立法的实质性成果,北京设定了专项条款,以严格的执法监管倒逼守法合规。


同时,深入执法一线狠抓油品监管。抓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整治无证无照经营的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罐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的行为。对使用不符合标准燃油的运输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单位,除了没收燃油以外,还将根据货值进行处罚。


立法协同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北京与河北、天津两地生态环保人在生态领域历经破题、拓展、深化的发展过程,不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合发布首个环保统一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等。把自身发展放到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深化协同发展,擦亮了生态共建的底色。


“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与梦想,更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站在新的起点,北京生态环保铁军将继续劈波斩浪,跟随时代的脚步,书写绿色北京。”李翔表示。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