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科研 >  正文

四获科技大奖,让中国松香走向世界——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湛谦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19-11-20 13:41:25

字号

4ccc6a76aba61f08e4973f.jpg

人物档案:

宋湛谦,1942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系。1983年赴美国进修。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理事长、国家林草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负责人、《林产化学与工业》主编等职。

 

本报记者 雷欢

松香你了解吗?放眼世界,就资源量来说,松香是中国的第二个“稀土”。曾经,我国松香原料大量低价出口,国外深加工后,再以高价卖给中国。有一个人对此很不服气,立志要改变。他用执著、不服输、严谨扎实、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松脂的利用和产品开发领域,他便是宋湛谦院士。

作为我国松脂化学利用及其工程化开发的开拓者之一,从签订第一份合作开发合同开始,宋湛谦就带领课题组研究人员几十年如一日深耕松脂深加工领域。他先后突破了聚合松香、歧化松香和氢化松香等产品工艺难题,开发的松香深加工产品应用于多个行业,从饮料、口香糖到高端油墨,从洗涤剂到农药杀虫剂,从小小的保险丝到航天飞船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松脂加工行业加速发展。

结缘松香

始于一个“小差错”

宋湛谦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宋鸿锵是药物化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母亲李善馥是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无机化学教授。从幼年开始父母就为培养他倾注了许多心血。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从小热爱科学,立志将来要当一名化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59年,他如愿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系。之后,踏入松香研究领域,却缘于一个“小差错”。

故事要从他大学毕业那年说起。宋湛谦被分配到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做胶黏剂研究(位于北京)工作。当时,国家规定大学毕业生都要到基层锻炼一年,院里派他去了上海一个木材厂的胶黏剂车间。一年快到了,就在宋湛谦即将返京时,南京林化所向林科院申请要一个学高分子化学的毕业生。院里一看宋湛谦档案上写的是江苏人,于是就把他分到了南京林化所。实际上,那时宋湛谦的父母已在北京生活好几年了。尽管如此,宋湛谦二话没说就直接到南京林化所报到了。一年后,单位发现这一情况,问他当时为何不向组织上说明,完全可以安排留在北京。宋湛谦的回答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是一个青年的起码原则。自此,他在南京一待就是50多年。

谈及走过的人生路,他说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曾有过二次重大机遇。 第一次是在1967年初,当时正值“文革” 期间,所有规章制度都被打破了,课题组长要选举产生。他才毕业两年多,按常规,不可能当上组长。结果却被全室同志选举为课题组长。当时的环境很难正常工作,但是他就任后,立志努力做好这一工作,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并主动下厂签订合作协议,带领全组人员坚持工作,一度成为全所唯一坚持工作的课题组。到1970年,科研工作趋于正常,他一面向林业部申报纵向科研项目,一面又去工厂签订横向科研项目,进行合作研究。“文革”十年中他带领组内同事共同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

第二次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抓住的机遇。1978年国家开始选派留学人员出国进修或学习,出国学习一直是宋湛谦的梦想。但由于他有亲戚在美国和加拿大,所以“文革”期间有3次出国机会都因海外关系未能成行。1979年8月,所长告诉他,现在海外关系不会影响你出国了,同意他参加第二年出国选拔考试。不幸的是所长突然病故,因此所里公布参加英语选拔考试名单时,他不在其中,这令他很无奈。但是宋湛谦毫不气馁,他坚信只要有实力,总会有机会出国的。当天晚上他仍然拿起英语书,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复习。第二年改为自由报名,终于有了考试机会。在全所参加考试的17位同事中宋湛谦考得了第一名,以高出录取分21分的优异成绩被国家教委录取。1983年初他终于获得了赴美国进修两年的机会,成为全所第一批出国进修人员。通过进修,他开阔了眼界,扩展了思路,为以后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科研无悔

让中国松脂走向世界

我国松脂资源丰富,松脂经加工可以得到松香和松节油,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松香产量自1980年起就超过美国,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却以极低的价格被卖。面对产品廉价出口、资源大量流失,宋湛谦心急如焚,主动挑起大梁,改变这种状况。

聚合松香、歧化松香和氢化松香被国外称为三大改性松香,可以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油墨、胶黏剂、电子、食品、医疗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宋湛谦就在国内率先研制松香深加工产品。70年代初,宋湛谦等人先后研制成功聚合松香和歧化松香,并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满足了市场需求。接下来应该研制氢化松香。但是松香的氢化反应需要在270℃高温和150公斤/平方厘米高压条件下进行。如何克服松香与氢气在高温下输送和高压下分离等难关,如何解决连续加氢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他心里没有底。课题组同志也都反对进行这项工作。但是宋湛谦了解到国家准备从美国高价进口氢化松香,用于印刷和胶黏剂行业。宋湛谦想,低价出口松香原料,高价进口深加工产品的现象不应该再继续下去,现在国家的需要就是他们选题的第一标准。课题难度大,正好给他们提供了锻炼、提高水平的机会。这一想法在当时也得到领导的支持。后来,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实验室研制工作,提供的样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接着,成立了由化学、工艺、设备、仪表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组。

通过5年的共同努力,1980年他们终于建成一条连续化生产线,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达到美国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生产氢化松香的国家,产品很快就出口国外,成为我国第一个出口的松香深加工产品。

宋湛谦坦言,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讲,执著是非常重要。在科学研究中会遇到无数个困难,关键是你如何对待,是迎着困难上、坚持下去、克服困难,还是绕开困难,或半途而废,这是作为一名科技人员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脚步不停

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80年代末,我国已能生产发达国家现有的松香改性产品的主要品种,接下来应该研制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当时国际油价上涨,宋湛谦提出利用丰富的松脂资源代替石油资源,将松脂深加工与精细化工相结合,通过研究分子结构及性能关系,设计新分子模型,创制市场需要的精细化学品。经过努力,他们先后研制成功松香类表面活性剂、松节油类农药增效剂等10多种产品,共申报国内外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8项。

后来,他们还研制出了电子工业专用松香,用这种松香制成的助焊剂可满足高速自动化焊接要求,并用于首次载人航天的“神州五号”飞船。

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来,宋湛谦共主持完成“氢化松香研制”“我国松脂化学性及与分类学关系”等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30多项,曾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氢化松香研制及连续化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5年);“氢化松香酯类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5年);“浅色松香松节油增粘树脂系列产品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年);松香松节油结构稳定化及深加工利用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歧化松香悬浮床工艺及催化剂回收”和“聚合松香研制”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宋湛谦院士还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谈及取得的很多成绩,宋湛谦认为,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两个方面,通俗来讲就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只有将两方面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总体上的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他在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就归功于基础研究方面的突破,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不能对基础研究漠不关心。

“宋院士带领团队成员艰苦奋斗,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誉的同时,也非常关心青年人的发展,2004年他设立了宋湛谦院士奖学金,激励刚踏入林产化工行业的优秀青年学子努力向上,为我国林产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他身边的朋友如是说。

宋湛谦院士始终以一种认真工作、坚持学习、注意积累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并乐在其中。现在在我国松脂化学界,提起宋湛谦院士的名字,无人不晓。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30华诞之际,他希望协会能够蓬勃发展,为行业进步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 雷欢)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