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湿地 >  正文

辽河如何重建人水和谐?

来源:湿地中国 时间:2009-08-29 00:00:00

字号
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这一治理江河湖泊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从长期以来我国流域、水系遭受严重污染,及其所导致的人水矛盾和人水不和谐的严峻现实中总结、升华而来的。
  作为我国七大水系之一的辽河流域所遭受的严重污染正是这一矛盾的集中缩影。
  如何尽快恢复辽河流域生机,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和日益强烈的环境保护需求,是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不容打任何折扣,必须坚决完成。
  这已经成为辽河流域两省一区的共识,也是两省一区各级人民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流域数千万人民的郑重承诺。
  为此,辽河流域两省一区采取了诸多切实有效的举措,加快了辽河流域治理进程,辽河流域水质出现了持续改善的喜人局面。这为全面完成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最终恢复辽河流域生机与活力奠定坚实基础。
  两省一区之所以能够在辽河流域治理方面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关键原因在于:
  一是切实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各级地方政府。两省一区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注重如何切实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并为此采取了诸多举措。比如辽宁省实行的河(段)长负责制、红色警戒线等制度,明确了地方政府是水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辖区水环境应该履行法定的保护职责。同时,将水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绩考核挂钩,有利于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行为。
  二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如辽宁省从2007年起,对新上项目设置了两个前置条件:总量平衡(新增总量必须有替代)和清洁生产(必须在清洁生产名录之内),大力调整以冶金、重化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等,以保护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污染。
  三是彻底转变观念,采取生态治理措施。这是长远的治本之策。比如辽宁省在辽河流域干流和主要支流全面启动了“乔、灌、草、水面”相结合的流域生态治理工程,采取用10年或者更长时间,提高辽河流域生态自净能力,尽力恢复辽河流域生机。
  四是创新环境管理机制体制,建立整个流域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体系,确保长效治理成果。
  五是全面强化环境监管能力。这也成为确保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果的坚强的行政后盾。
  这些经验给我国流域治理带来了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
  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让母亲河尽快恢复生机,就是事关辽河流域数千万人民的重大民生问题。而辽河水质的持续改善,就是在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文明因水而兴,随水而迁,因水源枯竭而废。大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曾经作为契丹文明发源地的辽河流域,如今有望恢复生机,重建曾经的人水和谐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