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认购是生态环境司法与生态修复的创新融合,拓展了替代性生态修复的新路径,体现了司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独特价值,实现了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生态效果的统一,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司法审判贡献了中国智慧。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碳减排所工程师张贵驰认为,该基地的建成揭牌,有利于将碳汇功能和生态修复目的相结合,将惩处违法犯罪和生态补偿相结合,积极引导生态“破坏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从而构建多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农业既是碳源,也是碳汇。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目前,农业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我国在工业、能源和造林领域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但与农业的衔接不够。各级政府对保护性耕作、有机种植等有利于农田减排增汇的措施缺乏引导激励,制约了农田减排增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
近日,福建省农学会发布《柑橘类果园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个柑橘类果园碳汇计量监测方面的团体标准。柑橘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水果,柑橘类果园碳汇潜力巨大。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果园生态系统的碳汇计量监测标准。
4月25日-29日,中关村论坛在京举办,在以“ESG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关村论坛配套活动上,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会秘书长、原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成员李怒云以《基于碳信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助力ESG发展》为题作主题报告。
2024年4月24日,中华财险辽宁盘锦中心支公司在盘锦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在盘锦大洼区成功落地贝类碳汇价值养殖成本综合保险。此项目为辽宁省内首个落地的“海洋碳汇保险”项目,为辽宁浩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杂色蛤底播增殖养殖项目”的一万亩海域,提供了1690万元碳汇价值与养殖成本的风险保障。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在东坝街道举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拍卖会,红宝丽集团和其他两家企业竞拍激烈,标的则是来自有机稻田的碳减排量,起拍价每吨60元。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多个国家相继提出减排承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在此背景下,碳排放管理员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4月8日,张掖华辰国际大酒店举行甘肃省首家“碳中和”酒店揭牌仪式。零碳酒店是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是酒店未来的发展方向。
日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云南省林业碳汇试点名单,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入选林业碳汇试点州(市),红塔区、勐腊县、临翔区、永平县、腾冲市、盐津县、南涧彝族自治县、盘龙区、会泽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入选林业碳汇试点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