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白河管理站工作人员近日整理红外相机资料时,发现记录到罕见白色猪獾现身保护区的珍贵影像资料。经专家判断,这只猪獾大多因野生动物白化现象,呈现与众不同的白色毛发。
上海动物园又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大眼宽突苔甲。这是继西郊公园毛角蚁甲、虹桥莱甲之后,在上海动物园发现的第3个地表昆虫新物种。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全国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近期完成,确定我国青头潜鸭种群数量达2555只,与2012年的1000只相比实现倍增;确定重要栖息地16处。经此次调查,我国首次全面掌握青头潜鸭种群信息。
近日,清远长隆森林王国传来喜讯,国内珍稀极危物种——黑丛尾猴(学名Oreonax flavicauda)成功诞下一只幼崽。目前,这只新生幼猴在保育团队的精心照料下状态良好,标志着我国在极危物种保护与繁育领域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2007年,华侨城集团接手华侨城湿地公园这片退化滩涂时,监测数据显示,这里仅栖息着72种鸟类。经过十几年的悉心保护,现在已有217种鸟类在此安家或做客,是深圳湾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
记者3月17日获悉,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发现一个新种蜘蛛,相关研究日前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发表。根据采集地点和命名法则,该新种蜘蛛被命名为“叶家厂伪遁蛛”。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设立以来发现的第12个新物种。
记者6日从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获悉,近日,该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国际学术期刊《Animals》(《动物》)上发表了爬行动物新种——“成都滑蜥”(Scincella chengduensis)的研究成果,这是国内首次记录该物种。
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消息,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2月12日,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名单,其中,“苏轼无爪蜉”位列榜首,不少网友争论以“苏轼”命名虫子是否合适。那么,科学家给新物种命名都有哪些讲究?又起了哪些脑洞大开的名字?
记者16日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