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黑龙江大学研究团队在“能带结构匹配的半导体纳流体用于光—电—离子介导的超高渗透能转换”方面取得最新成果,提供了一种开发“蓝色能源”的新路径。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全国发电总装机达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从戈壁荒漠变身“能源新蓝海”,到闲置盐穴担当“大型充电宝”,当前我国能源转型“绿”潮涌动,风电光伏跃升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国西部地区依托天然禀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通过流域基地化开发、多能互补、科学规划,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能源相关内容,小编梳理了报告里的能源要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作出具体部署,这对于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减少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实施,明确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氢能产业正在我国加速培育,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等主要技术不断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负电价,是指市场上电力价格低于零。这意味着,此时发电企业售电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要给电网企业或者电力用户支付一定费用,以吸引其消纳多余的电力。为何出现负电价?如何看待负电价现象?
自然资源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我国将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力争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建成一批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洋能规模化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企业。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相关负责人25日在北京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装车,预计到2030年可以实现量产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