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省产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绿色转型的步伐在加快。7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12.7%和33.9%。”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说。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市场面临传统能源供给不足、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我国作为全球能源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高,受到全球能源市场变化影响。能源进口成本和支出增加,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增大,我国能源海外保供压力和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对此,需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
“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的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氢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的港口城市具有区位优势明显、氢能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突出、研发人才雄厚等优势,为此应高效贯彻和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把握氢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发挥氢能在港口城市能源转型的重要作用,实现沿海地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2014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在能源消费增量中的份额超过60%。
8月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包括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
能源安全事关全局。眼下正值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电力保供是否充足?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我国能源领域双碳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第一批、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进展如何?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2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我国能源保供和能源绿色转型的有关情况。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成为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记者近期走访相关企业了解到,得益于产业政策持续发力、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技术研发持续突破、新生力量不断加入等因素,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电力作为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生命线。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近日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科技赋能助力电力高质量发展为支撑,构建安全韧性、绿色低碳、能力充足、智能高效的新型电力体系,为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助力能源保供、供应链稳定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8.6万亿元。”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介绍了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的监管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