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2025—2026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视频会议,对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进行安排。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即将在巴西贝伦举行。
秋冬季来临,防范露天焚烧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农村地区基层工作的一项重点。
近日,许多地方迎来稻谷收割期,稻谷收割后,秸秆处理成了难题。
8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1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8%;PM10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O3平均浓度为1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SO2平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NO2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CO平均浓度为0.7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2025年9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9月下半月(9月16日—30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在“2025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新一轮的PM2.5来源解析结果。解析结果显示,在现阶段北京市大气PM2.5中,区域来源占57%,本地污染占43%。其中本地来源以移动源、生活源、工业源、扬尘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0%、18%、10%和10%。
根据民政部官方网站“关于《殡葬场所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规范》等2项民政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2025年8月25日,项目组共收到10家单位和个人34条反馈意见,项目组在对所有意见进行分类处置、逐条分析,最终采纳13条,部分采纳7条,未采纳14条。
联合国官员指出,空气污染是当今时代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空气污染不分国界,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大气层,确保人人享有健康的空气。曾经,北京还是全球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但现在,它已跻身全球最清洁的首都城市之列。中国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2024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5.9%,连续4年稳定达标。数据的背后,是北京从“一微克”行动到“0.1微克”行动的持续攻坚。当治理进入“低浓度、慢改善”的深水区,北京以提升区域和企业“含绿量”为突破口,通过机制创新、精准赋能和靶向发力,构建绿色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