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98亿元 同比增加76.2%
国家水网建设提速 助力高质量发展重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南京局约谈江西省九江市
从城市到乡村、从长途到短途,国庆假期,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为假期交通增添亮色,也为绿色发展添薪蓄力。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碳排放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2024版)》,这是我国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由11个部门联合开展的为期三个月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专项执法行动“清风行动2024”,查办了大量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遏制了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活动。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这片沙漠有何独特之处?为何得到联合国认证?
连日来,受到高温少雨天气的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进入枯水期。9月22日,在鄱阳湖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明代“千眼桥”提前显露真容。
为恢复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库容,保证水库功能正常发挥,水利部近日指导黄河水利委员会利用宁夏、内蒙古河段停止灌溉时机,开展联合排沙调度。
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公认的当地“生态杀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有多大?
我国科学家揭秘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解析了其中蕴含的月球早期演化、月球背面火山活动相关信息,填补了人类月背研究历史的空白。
高温热浪、洪涝、低温寒潮、台风……近年来,随着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挑战。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9月18日公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
近日,中国科研人员在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罕见植物,基于形态学与物候学研究结果,确认该植物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金樽水玉杯”。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行业逐步细分,第三方服务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在环保等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问题也屡见不鲜,有关部门对此高度关注。
由于流经泰国北部的宾河水位大幅上涨,泰国著名旅游胜地清迈近期遭遇了几十年来最严重洪灾。当地大象自然公园在疏散动物的过程中,有两头大象被湍流卷走后溺亡。
欧中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符合双方利益,对世界也是有益的。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北极变暖正导致无雪无冰的裸露地带和植被区释放更多的自然气溶胶。这些气溶胶能够促进形成更多的冰晶,从而可能影响云的成分构成和北极气候。
芬兰一家动物园本周早些时候表示,该园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提前归还从中国租借的大熊猫“华豹”和“金宝宝”。芬兰艾赫泰里动物园园长哈帕科斯基25日向媒体表示,提前归还大熊猫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每年有大约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有科学家指出,我们肉眼可见的塑料垃圾可能只占实际进入海洋的总塑料的“冰山一角”。
加拿大是世界上人均产生塑料垃圾最多的国家之一,日前,该国的海洋生物学家自发组织起来,前往一些海洋保护区清理塑料垃圾。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9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东南亚气候展望调查》报告显示,东南亚地区将气候变化视为严重问题的民众比例有所下降,更多人担心的是粮食安全等其他基本问题。
据法新社16日报道,吉尔吉斯斯坦的冰川学家警告,位于中亚地区的冰川正在快速融化,这加重了周边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
在世界贸易组织2024年公共论坛期间,全球化智库1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题为“利用中国绿色转型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视角、机遇与挑战”的研讨会,聚焦贸易政策与气候变化应对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积极贡献。
英国《金融时报》8日报道称,希腊当局表示将出台针对邮轮、酒店和民宿短期租赁的新举措,以遏制当地的“过度旅游”现象,这引发了不少当地旅游从业者的反对。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相较于2022年,2023年全球报告的霍乱病例数增加13%,死亡人数上升71%。去年,全球超过4000人死于这种可预防且易于治疗的疾病。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发布通知,加强海洋渔业气象防灾减灾。
据国家发改委8月21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为推动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为进一步规范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示管理,完善汽车能源消耗量公示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示管理的通知》。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今日联合发布了《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旨在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电机组低碳化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GB/T 44160-2024)国家标准。本标准着眼于绿色发展,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围绕可持续性采购、碳中和、场地利用、生态修复和恢复等方面设置了7大类35项评价指标,重点关注大型活动的绿色低碳水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社会责任承担。
为保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效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效益,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近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近日,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等三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三项标准”)修改单。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稳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日前,生态环境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5月20日,本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共同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当前,“双碳”战略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杜祥琬认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推动节能提效。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一场关乎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是一次行为模式、消费模式的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