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论坛 >  正文

聚焦重难点!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研讨会举办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5-07-30 10:03:24

字号

7月26日,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理论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吴丰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鹰,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副司长王炜,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振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办)部长(主任)、法学院教授竺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杨东等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晓东主持会议。



杨东表示,生态环境法典是我国继民法典之后的第二部法典,具有重要意义价值。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将充分吸收专家公众意见并修改完善,在此关键节点举办此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2025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举办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届时将同时召开生态环境法典国际研讨会,继续支撑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


梁鹰表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此次召开的专题论证讨论会,主要针对目前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编纂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充分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学界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从而为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编纂提供充分理论支撑。


赵柯指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的政治任务,是中国环境法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部法律最重要的是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实现立法目的,要赋予相关实务部门一些必要的手段、措施。此次会议邀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专家,期待通过理论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使生态环境法典的目的与手段相匹配。


王振刚表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积极争取资源,支持和资助围绕污染防治编重点难点问题的学术研究,努力为学界、实务界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交流对话的平台,协助开展生态环境法典相关的公众宣传活动,支持相关污染防治、技术创新、模式探索和示范项目。


研讨会分为四个专家发言单元和一个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法制工作负责人发言单元。众多学者、专家、律师、环境管理人员等针对具体问题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展开讨论。


哪些船舶污染防治方面的重要制度措施可以在法典中作出规定?有关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规定是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是否有必要增加环境健康的规定?是否有必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污染作出前瞻性规定?这些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共同关注与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围绕污染防治编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了跨学科充分讨论与意见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会后,与会代表将进一步整理提交具体观点与意见建议,供立法机关在下一阶段立法工作中参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