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南宁师范大学获批开设大气科学专业,江苏海洋大学、青海理工学院等获批开设应用气象学专业。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而言,今年新增大气科学专业属于首次。此前,在自治区气象局的推动下,北部湾大学在2023年获批开设应用气象学专业。近年来,自治区气象局与南宁师范大学深化局校合作,通过组织开展本科生实习实践活动、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组建“局校企”气象GIS(地理信息系统)科研团队、成立广西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产出多项高质量科技成果并在广西气象部门转化应用。下一步,自治区气象局将与相关高校在共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共建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联合攻关重点研发项目、共享科教资源和共同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深化合作。
江苏海洋大学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自2020年起,连云港市气象局联合江苏省内沿海地市气象局、江苏海洋大学成立江苏海洋气象研究工作站,目前已实体化运行,为攻关海洋气象服务保障核心技术提供平台支撑。市气象局还选派专业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同时江苏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驻站开展科研学习。2024年,由江苏海洋大学、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和连云港市气象局联合申报的“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获批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聚焦海洋气象灾害机理研究、海洋气象灾害模拟与智能预报技术、海洋气象智慧服务等,进一步推进了局校融合发展。
围绕助力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青海省气象局聚焦高原天气预报、高寒生态气象、气候与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在专业标准制定、课程体系设置、气象人才培养模式和需求分析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青海理工学院增设应用气象学专业,共同打造本地高水平气象人才培养源头体系,构建协同育人和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下一步,省气象局将统筹发挥双方优势,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科教资源共建共享、气象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气象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长效合作,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近年来,各地气象部门深化局校合作,促进气象人才源头培养,在中国气象局人事司指导下,积极推动本地有基础的高校推进气象相关学科建设。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喀什大学、青海理工学院增设大气科学专业,新疆农业大学增设应用气象学专业。截至目前,全国开设气象类专业高校数量从2022年的29所增加到38所。